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论语鲁读考

论语鲁读考

一卷。清徐养原(1760-1827)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人。著有《周官故书考》四卷、《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五卷、《顽石庐经说》、《法言李轨注》十三卷。是书考郑注中的鲁读,郑注依据的是《张侯论》,郑只从古,不从齐。徐书综考鲁古之异,以及郑玄从古的原因,有四种缘由:其一,鲁论失误处,郑从古说。其二,鲁、古读音不同,经文也稍有出入,郑从古说。其三,鲁、古所读不同,实为通假,义意上有隐、显之别,郑从古说。其四,鲁、古所读虽通,但意义不同,郑从古说。该书大体允当,有《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潘象安诗集

    四卷。明潘纬(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潘纬,字仲文,一字象安,安徽歙县人。家于白岳之下。生卒年不详。万历中,以资官武英殿中书舍人,归田以后,有《养疴》、《游淮》、《园居》诸集。此集为汇刻之本。五言古

  • 卫藏通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和琳纂修。和琳(1753-1796),字希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大学士和坤弟。初由文生员补笔帖式,累官至内阁学士、都统。乾隆五十六年(1791),清军入藏抗击廓尔喀,奉命督办军

  • 四书琐言

    一卷。清虞景璜撰。景璜字澹初,浙江镇海(今浙江镇海)人。是书随意札记,颇多妙义。如山梁意,谓是错简,应将上下节易。子使漆雕开仕曰“吾斯之未能信,弟子于师前例称名,此何以称吾”。据《汉书·艺文志》孔子弟

  • 印谱考

    四卷。罗福颐撰。罗福颐,生卒年不详,字子期,罗振玉第三子。主要著作有:《玺印文字征》十四卷、《印谱考》四卷等。辑集玺印篆刻出书,始于宋徽宗《宣和印谱》,明顾从德以家藏铜、玉印二千方编著的《集古印谱》,

  • 滕王阁续集

    十九卷。明李嗣京(约1642前后在世)编。李嗣京,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南昌府推官。巡抚谢学龙嘱其取明中叶以后滕王阁中赋咏,编成此集。盖以续正德中董遵所辑。《四库全书》列

  • 礼记马氏注

    一卷。东汉马融(详见《丧服经传马氏注》)撰,清马国翰辑。融之学长于“三礼”,其《周官礼注》、《丧服经传注》在《隋唐志》中各有著录,唯独没有《礼记注》。东汉《会要》载有融《礼记注》。贾公彦序《周礼废兴》

  • 抑抑堂集

    十五卷。清吴涑撰。吴涑,字温叟,晚号击存,江苏淮阴人,曾任国会议员,生卒年不详。涑父昆田,以文章行谊,名重江淮,世称稼轩先生。涑少承家训,复得名师高延第指授,通经史百家之旨。集中卷一至四,为文,卷五至

  • 东堂词

    一卷。宋毛滂(1055-1120)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属浙江江山)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毛滂为法曹,任满当去,已行抵当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加欣赏,折简追

  • 春秋取义测

    十二卷。清法坤宏(1698-1785)撰。坤宏字直方,一字镜野,号迂斋,胶州(今山东半岛)人。乾隆时举人,官大理评事。治学以王阳明为宗,博通群经,尤深于《春秋》,著有《学古编》、《纲目要略》及《春秋取

  • 皇王大纪

    八十卷。南宋胡宏(1106-1162)撰。宏字仁仲,号五峰,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安国季子,以荫补右承务郎。秦桧当国,避而不出,笃意理学。著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书分三纪,《三皇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