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蕉声馆全集

蕉声馆全集

三十四卷。清朱为弼(1747-1817)撰。为弼,字右甫,号茮堂。安徽休宁人。嘉庆进士,由主事擢御史。累官至漕运总督。为官清廉,有政绩。林则徐比之于清端。时漕政积坏,为弼剔弊兴漕,行之称便。为弼公余不废翰墨,兼工丹青,金石学造诣尤精。是书内容有:文集首一卷、文集八卷、诗集二十卷、诗补遗四卷、诗续补一卷。杨以增曰:“受读卒业,见其考卯酉偏旁,论古王者赐命、诸侯、典礼、皆旁稽载籍,并以金石证经典之缺,穿穴贯串。不认真读书人,匪直积古斋金石文字见重于艺林。”又曰:“此外书传、小文、宪章,望泾涓洁,亦人所难及;若寿祭诸篇,其中亦不无酬应之作。当分别观之。”是书以清咸丰二年(1852)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论语通释

    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清代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著有《易图略》八卷、《里堂学算记》、《易章句》、《易通释》、《孟子正义》、《曲考》、《剧说》、

  • 春秋遵经集说

    二十六卷。清邱钟仁撰。钟仁字近夫,昆山(今江苏山)人。康熙十七年(1678)举博学鸿词,因年老不应试,赐中书舍人。治《春秋》,宗孟子、朱熹说经之义。此书即以孟、朱之说置卷首,集说部分则兼取诸家。虽亦有

  • 宝甓斋札记

    一卷。清赵坦撰。坦有《春秋异文笺》,已著录。此书未见别种刊本。观其“札记”之名,疑书中内容本不限于经部,阮元编辑经解时,摘录其说经的内容辑成此书。中间时引程瑶田、丁杰、董丰垣诸人之说,文下间有戚学标、

  • 书辑

    三卷。明陆深撰(生平详见《南巡日录》)。此书共有六篇。第一篇为“述通”,第二篇为“典通”,第三篇为“释通”,第四篇为“笔论”,第五篇为“体位”,第六篇为“古今训”。每篇皆有诸家之书列于篇首,再以“法帖

  • 岳武穆尽忠报国传

    七卷二十八则。不题撰人,据金世俊“叙”及“凡例”后题署,知编撰者为于华玉。于华玉,字辉山,金坛(今江苏金坛)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曾任浙江西安、孝乌知县。该书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 道德真经集注

    ①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

  • 古文尚书考

    二卷。清惠栋(1697-1758年)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奠基人。传其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之学。惠栋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以详博见长。

  • 词科掌录

    十七卷。余话七卷。清杭世骏(1696-1773)撰。世骏字太宗,号董浦,浙江仁和(今杭县)人,乾隆元年(1736年)以举人召试博学鸿词,授职编修。博闻强记,万九沙以之比为郑渔仲,著有《鸿词所业》。自以

  • 秋树读书楼遗集

    十六卷。清史善长撰。生卒年未详。史善长字仲文,一字诵芬,号赤崖,江苏吴江人。诸生。乾隆时沈德潜主持坛坫者数十年,于是长洲一派,天下推为正宗。王昶为德潜弟子,故所主者皆唐音。史善长虽从王昶受诗法,而七古

  • 经解指要

    二十卷。清陶大眉(生卒年不详)撰。大眉字有苏,号又坡,湖北广济(今广济县)人,陶起庠之父。涵濡经籍,规模先儒,以明经官安州教谕。训迪后学,必先行后文。曾构筑讲堂以教诸生,题楹联:“方寸不能除隐疚,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