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荆门直隶州志

荆门直隶州志

①三十六卷,清王树勋修,廖士琳纂。王树勋,江苏江都人,监生,官荆门直隶州知州。廖士琳,湖北汉阳人,嘉庆三年(1798)副榜。荆门,故隶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直隶州。州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知州舒成龙修后,至嘉庆中叶将及六十年,旧志版本漶漫,残缺不全。王树勋至,以前志体例井然有条,为邑中巨典,本不可废,因年代久远,新事层见叠出,无由记载,恐年久事淹而无闻,遂为续修。并以修志为急务,延廖士琳主纂事。《荆门直隶州志》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全书三十六卷,起沿革,讫文苑。此志体例一遵前志,分卷类目皆相同,仅续其新事,补阙遗,于前志旧文,力存故璞,不因续修而增损。王树勋自序:采辑旧文,仍其旧,增其新,事无巨细,无不纲举目张,既不没前人考究之苦心,又可供后人追溯之取证。此论甚当。前志黜文尚质,文词简约,王树勋继之,宗其体例,仿其文笔,名符其实为续修,二者相得益彰。② 十二卷,首一卷,清恩荣修,张圻纂。恩荣,字华甫,汉军镶白旗人,进士,官荆门直隶州知州。张圻,浙江海宁人,举人。荆门州志,自乾隆初舒成龙修后,嘉庆十四年(1809)王树勋继纂,咸丰九年(1859)黄昌辅再辑,百余年间,志已三修。至恩荣莅任,正值兵燹之后,百姓复归故土,又值物庶年丰,一派太平景象。郡人皆思以志,适张圻来此地,遂为主修志事。《荆门直隶州志》同治七年(1868)明伦堂刻本。共十二首卷,首一卷,为卷首宸翰志,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政典志,卷四戎制志,卷五祀典志,卷六祠宇志,卷七职官志,卷八选举制,卷九人物志,卷十列女志,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杂录志。此志距前志仅十年,不论旧迹新事,皆已备见乾隆嘉庆咸丰三志,故无须再事采访。恩荣于此志别创新例,合三志为一书,择善录,弃杂乱无补于事者,收集大成之效。又别创祠宇列女二志,则鉴于舒、王各志,多以祠庙附于坛壝,武庙附以学校,难免混淆,故特立祠宇志载之。列女一志,旧志原名贤节,此志则易新称。该志复缕析若干门,使贤寿贞孝贞烈,各以类入传。较之旧志,不仅名异,实也不同。此志修于诸志之后,能别立新义,不落前人窠臼,也为不易。

猜你喜欢

  • 时一吟诗

    四卷。清黎耿然(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黎耿然,字介庵,晋江(今福建厦门市)人。生卒年不详。久困诸生,乃弃文从军,积功官至云南总兵。著有《时一吟诗》。是集凡诗四卷。多为率意吟咏而成,故诗格不高。盖作

  • 孝经质疑

    一卷。徐绍桢(1861-1936)撰。徐绍桢字固卿,原籍浙江,迁居广东番禺。官至南京卫戍司令。一生从戎,好藏书,父徐灏治经学尤精《说文》。是书系徐绍桢取孝经一十八章,依唐注,参照诸家,掺合己见,别为注

  • 周易通论月令

    二卷。清姚配中撰。作者认为所谓的月令即周易所阐发的阴阳之道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反映。因而在治易之暇,著《月令笺》五卷,以探索其中的关系。后将其精华部分通论条贯而成此书,其基本思想与作者的《周易姚氏学》略同

  • 剪彩集

    二卷。明张之象(1507-1587)撰。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上海松江)人。其自幼聪颖,博览群经,才能为时贤所推重。曾任浙江布政司经历。但终因性情不合于流俗,投劾而归。之象一生著述

  • 转天心

    二卷。清唐英撰。唐英生平详见《梁上眼》(辞目)。此剧三十八出,根据艾衲居士所作小说《豆棚闲话》改编。写秀才吴明满腹经纶却功名无望,因题诗抒愤触怒玉帝,被冥司判死后托生于其妾珍珍为儿,取名吴定。吴定孝敬

  • 汉书辨疑

    二十二卷。清钱大昭(1744-1813)撰。钱大昭,大昕弟,字晦之,一字竹庐,江苏嘉定人。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十八年(1813)卒,七十岁。学识博远,能实事求是。《汉书》多古字古言,钱大昭对《说文》训

  • 留都见闻录

    二卷。明吴应箕撰。吴应箕(1594-1645),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省)人,崇祯贡生。清兵破南京,参加抗清军事活动,被执,不屈死。著有《楼山堂集》、《读书止观录》。此记记留都琐事,大都记戍午、甲子两

  • 大乘三论略章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乘三论略章》旧题名为胡嘉祥法师导义之要,共十六章。第一章二谛义,第二章二智义,第三章般若意,第四章真应义,第五章涅槃佛义,第六章佛性义,第七

  • 自靖录考略

    八卷,外编一卷。明高承埏撰。承埏字寓公,一字泽外,嘉兴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该书备载崇祯十七年(1644)至顺治五年(1648)间殉难臣民,各为之传,并详其籍贯官爵,年月

  • 三侠五义

    清石玉昆(详见《龙图耳录》)著。《三侠五义》又名《忠烈侠义传》,是清末著名的侠义小说。此书原为民间流传的评话,后经整理成一百二十回定本,于光绪五年(1879)首次刻印。首署“石玉昆述”,而序则称问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