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荀子集解

荀子集解

二十卷。清王先谦(见《尚书孔传参证》)撰。是书汇集了清代学者考订研究的成果,可谓清代《荀子》研究集大成之作,虽不能说全面收集,但不失为研究《荀子》提供最方便的书。是书,集录诸家校释荀书之言,而分别依次列于文句之下。依卢文弨校例,然不拘一本,择善而从。卷首考证,博搜兼采,其次第从杨倞、汪中之说。而以刘向之目标附于卷末;采辑最重要的,有卢文弨的校本、刘台拱补注、王念孙杂字、郝懿行补注等。以此互相参证,而后折衷以己意,皆详实平允,实为荀卿书最善之本。唯其间有可疑者,王、郝诸家之说,全部采入,刘氏补注亦然,以供参证。有《诸子集成》本、有清光绪辛卯

猜你喜欢

  • 畿辅水利四案

    不分卷。潘锡恩撰。潘锡恩,(?-1867),字芸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侍读学士、光禄寺卿。道光五年(1825)命以道员发往南河,补淮扬道。次年授南河副总督。后累迁至兵部、吏部侍郎

  • 弇州稿选

    十六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作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苏州市)人,嘉靖进士,刑部主事。后累官刑部尚书。因病而归。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李攀龙称为“五子”。又与吴

  • 北归志

    一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4),王士祯奉命祭告南海。次年二月,至广州。四月初一北还,六月十六日至其家新城。本书即记其从广州至新城沿途见闻。其所记名胜山水,较《南来志》为详

  • 礼统

    一卷。南朝梁贺述(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此书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凡所训释,大多确有根据;然往往不能得其出处,虽属梁人之作,颇似汉人之书。如天有镇神珍三义,一本《春秋说题辞》,一本《鹖冠子

  • 巾石遗编

    一卷。明吕怀(约1545前后在世)撰。吕怀生平详见《周易卦变图传》(辞目)。据《千顷堂书目》载《巾石类稿》本三十卷。而是集仅一卷。不知何人所编。集中所收皆掇拾残剩之余稿,寥寥数篇,不成卷帙。盖其原本久

  • 周易通略

    一卷。明黄俊撰,黄俊字熙彦,丰城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曾任国子监助教。诸生问业,先授以四书会要,后编集先儒成说,《易》三十三条、《书》二十八条、《诗》二十一条、《春秋》十七条、《礼记》十条,五经各为一卷

  • 话山草堂遗集

    八种,十三卷。清沈道宽撰。沈道宽生卒年不详,字栗仲,浙江鄞县人。嘉庆年间进士,曾任湖南县、州官。后因事去官侨寓长沙、扬州。工诗文书画,善琴棋,旁及星命之学。其著作除诗词文集外,则多为谈书画操琴之作。八

  • 穀梁申义

    一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王闿运是清末著名的今文学者。他认为历代研究《穀梁传》的人很多,著作也不少,但能切中其义旨的为数不多。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虽然引证广博,在保存汉晋旧说方面有一定的成

  • 拘虚晤言

    一卷。明陈沂(详见《维桢录》条)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

  • 谷俭集

    一卷。晋谷俭(生卒年不详,约东晋元帝初年前后在世)撰。谷俭,字士风,湘州桂阳(湖南郴州)人。元帝初,经刺史甘卓举为秀才,策试高第,授中郎。谷俭少有志行,寒苦自立,博涉经史。终身不仕,卒于家。阮孝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