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

一百卷。唐欧阳询(557-641)等撰。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末任太常博士。与唐高祖李渊有旧交。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宏文馆学士。工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渐变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世称“欧体”。本书据其自序,当是奉诏而作。《新唐书·艺文志》注:令狐德棻、袁朗、赵宏智同修。《唐书》询本传又称:武德七年,诏与裴矩、陈叔达同修。殆以询董其成,故但署询名。叶大庆《考古质疑》论及正月十五日有苏味道的夜游诗,洛水门有李峤游洛诗,寒食门有沈佺期、宋之问诗。这四人都是欧阳询之后的诗人,欧阳询不可能预先编进此书,可见此书有后人增补之处。全书一百卷,分岁时、政治、产业等四十八部,每部又分子目,计七百四十余条。分类按目编次,以事类居前,诗人附后,所引经、史、子集各种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余种,其中十之八九已亡佚,皆赖此书得以保存。《艺文类聚》所引故事,都注出书名,所引诗文,都注出时代、作者和题目,并且用〔诗〕、〔赋〕、〔赞〕等字标明不同文体的类别,条理清晰。例如:卷第二十一“人部”之“交友”,条,先引《周易》等典籍对友谊的论述,再引《孔丛子》等书所记交友的故事,最后再列有关交友的诗文。《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比类相从,事居于前,文列于后。俾览者易为功,作者资其用。于类书中,体例最善。”同时,避免了“《文选》专取其文,《皇览》偏略直书其事。文义既殊,寻检难一”的毛病。但其中也有门目繁简失宜,分合不当的地方。例如:“山水”部、“五岳”只存其三;“帝王”部,“三国”而无蜀汉;“杂文”部,有纸、笔、砚;“武部”之外又列出“刀”、“匕首”等为“军器”一门;“道路”应收在“地”部,“坛”应列在“礼”部却在“居处”;“针”应列入“器物”,“钱”应列入“宝玉”而列入“产业”;“案几”、“杖”、“扇”、“麈尾”、“如意”之类应列入“器物”,而列入“服饰”;“疾病”应列入“人”部,而列入“方术”;“梦”、“魂魄”也应入“人”部而列入“灵异”;另外,“茱萸”、“黄连”入“木”部;“芙蓉”、“菱”、“藤”入草部;“鸿”之外又另列“”;“蚌”之外列“蛤”;“鹤”之外列“黄鹤”;“马”之外列“騊”等。但《艺文类聚》保存了许多隋以前古书的内容,如所载魏晋南北朝人的诗文赋颂等,多出自宋代所无的诸文集。所引史书如谢承《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王隐《晋书》之类,也和现存的范晔《后汉书》、唐人所修《晋书》等所记有出入。所引小说如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亦早亡佚。《艺文类聚》所保存的许多资料都可以用来参校各书的异同或作研究之用。有明正德十年(1515)无锡华氏兰雪堂铜活字版印本。明嘉靖七年(1528)胡缵宗刻小字本。明嘉靖九年(1530)郑氏宗文书堂坊刻本。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洛阳张松重刻小字本。清光绪五年(1879)四川华阳宏达堂翻王元贞刊本。《四库全书》本。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宋刊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汪绍楹整理校订本,改正了宋本原刻的一些错误,较为实用。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后附《音序检字表》、《人名索引》、《书名索引》,使用非常方便。

猜你喜欢

  • 可园诗存

    二十八卷。附《可园词存》四卷。陈作霖(1837-1920)撰。陈作霖,字雨生,又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后经春闱三试,被放南归,自此便息影家山,淡于进取,研读文史,潜

  • 南浦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

  • 言子

    三卷。宋王(生卒年不详)编。字仲潜,一字伯晦,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至左丞相,因与陈宜中不协而去,生平清修刚劲,度宗时曾诏充上蔡书院山长。陈振孙《书录解题》云,言偃

  • 历代河防统纂

    二十八卷。清陈璜撰。陈璜,字天裔,秀水人。幼年好读书,学无不窥。精于地理方舆,而尤专河事。康熙十四年(1675)陈璜参与修建翟家坝至高家堰长一万六千丈之河堤。其积极筹划,力排众议,于河堤之修成有大功。

  • 居常饮馔录

    一卷。清曹寅(1658-1712)撰。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原籍丰润(今河北丰润县)。先世为汉族,自其祖父起为满洲贵族包衣(奴仆),隶属于正白旗,一说为镶蓝旗汉军。康熙年间,官至通政使、管理

  • 元朝秘史

    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秘史),作者佚名。十三世纪蒙古官修史书。主要依据宫廷所藏“脱卜赤颜”(蒙古语“历史”)撰修,原文为畏兀儿体蒙古文。明初,四夷馆以它作为学习蒙文的教材,用汉字音写蒙古

  • 绿野仙踪

    清李百川撰。李百川清雍正、乾隆时人,乡贯无考。据作者自序,他家居时“最爱谈鬼”,常约友人共话新奇。后移居乡塾,做过乡村教师。他家原也富有,因代人借债而破产。1753年携家漂泊,在扬州旅邸草创《绿野仙踪

  •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

  • 荩心堂集

    二卷。明王尚文撰。王尚文,字宝江,真定(今河北石家庄)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武进士。累官福建总兵官,挂征蛮将军印,都督同知。著有《荩心堂集》。此集共二卷,所录为当时奏疏、扎启,附以赠言、寿序之类。故称

  • 齐河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蓝奋兴修,王道光纂。蓝奋兴,福建闽侯县(今属福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齐河知县。按齐河本为古祝阿县地,唐废祝阿为禹城,宋置齐河镇于县境,齐阜昌中始置县。明、清因之,隶济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