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穀梁废疾
三卷。民国吴树荣(详见《续左氏膏肓》)撰。吴树荣治公羊家学,服膺何休。何休是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撰有《左氏膏肓》、《公羊墨守》、《穀梁废疾》三书,尊公羊而排二传。吴树荣仿何休之意,为三书分别作续,《续穀梁废疾》即其中的一种。他认为,《穀梁传》是后儒伪作,出于众手、剽窃他书而成。他还认为汉宣帝时设有立《穀梁传》博士,《穀梁传》是刘歆伪撰。立论多门户之见,主观臆说较多。该书有民国时排印本。
三卷。民国吴树荣(详见《续左氏膏肓》)撰。吴树荣治公羊家学,服膺何休。何休是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撰有《左氏膏肓》、《公羊墨守》、《穀梁废疾》三书,尊公羊而排二传。吴树荣仿何休之意,为三书分别作续,《续穀梁废疾》即其中的一种。他认为,《穀梁传》是后儒伪作,出于众手、剽窃他书而成。他还认为汉宣帝时设有立《穀梁传》博士,《穀梁传》是刘歆伪撰。立论多门户之见,主观臆说较多。该书有民国时排印本。
一卷。清代叶名沣(生卒年不详)撰。叶名沣字润臣,汉阳(今属湖北)人。道光举人,官内阁待读,著有《周易异文疏证》、《礼记郑读疏证》、《战国策地名考》等书。此书属于杂记见闻,内容较杂,题名“桥西杂记”是因
二十四卷。清许虬(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许虬,字竹隐,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思南府知府,转任永州知府。著有《万山楼诗集》。是集凡诗二十四卷。今观是集,其
一卷。隋顾彪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有《今文尚书音》一卷,秘书学士顾彪撰,《尚书疏》二十卷,顾彪撰。《旧唐书·经籍志》则作《尚书文外义》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又作《尚书古文音义》五卷,《尚
九卷。清代居士、学者彭际清,一名彭绍升撰。彭际清生平事迹详见《居士传》辞条。际清乃是“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他的侄儿希涑初发愿成际清想编成有关吴修持净土者事迹一
五卷。无撰者姓名,亦无书的题目。其中某些子目还可以看出。甲卷存二百零二行,子目有谦卑、推让、家诫三部。乙卷存六十二行,其子目有人物、达节两部。丙卷存四十五行,其子目有贞烈部。丁卷存十五行,无子目,但所
四卷。清王寿康刻刘墉之书。刘墉(1719~1804)为清代著名书家。字崇和,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工书,尤长于小楷,书风用墨厚重,貌丰骨劲。此帖于道光十五年(1835)刻成,兵燹后石损大
清路德(1784-1851)撰。路德,字闰生,陕西周至县终南镇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嘉庆十八年考补军机章京,以目疾请假归。后历主关中宏道象峰、对峰各书院,弟子千数百人。
晋代竺法维(生卒年不详)撰。竺法维,很可能是晋代来华的一天竺沙门。所作《佛国记》一书,早已亡佚。《通典》卷一百九十三、《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八十三、《水经注》卷一、《高僧传》卷二,均有引自《佛国记》一书
六卷。清周道遵撰。周道遵,道光时人。《甬上水利志》清刻本。共六卷,此书体例乃本明潘季驯《河防一览》。先叙城内河渠。次及东西为二堤堰砌闸桥梁,即随河流所经,而附列。此编参考诸志,议论精博,订证详明。研水
一卷。明项穆撰。项穆生卒年不详。王稚登为其作小传,称其初名德枝,郡大夫徐公改其名为项纯。后又更名为项穆,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项穆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项元汴之子。项元汴是鉴藏书画的名家,名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