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籍纂诂

经籍纂诂

一百六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一字伯梁,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江苏仪征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达。生平热衷兴办教育、提倡学术,创立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精文字训诂,旁及金石、天文、历算、舆地之学。著《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学海堂经解》等书。校刻《十三经注疏》,著《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汇刻《清经解》等。《经籍纂诂》乃阮芸台于乾隆乙卯年(1795年)督学浙江时,遴选两浙通经文士几十人,由阮氏手定凡例,诸人分书编辑,臧镛堂、礼堂兄弟总纂其事,凡历二年,于嘉庆三年(1798年)完成付刻。后又完成“补遗”,今通行本已将“补遗”析附每字之末。我国训诂著作虽多,在清以前尚无汇古人训诂为一书者,《经典释文》虽近之,但陆氏本为随文注释,并非专意搜罗。阮氏之书则专意“网罗前训,征引群书”,遂成此训诂总汇。《经籍纂诂》编次文字,依照《佩文韵府》办法,按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系字,每韵为一卷。归字以《佩文韵府》为主,《佩文韵府》未载之字,则据《广韵》补录,《广韵》未载之字则据《集韵》补录。一字数音,则各审其反切,归入各韵。单纯复音词,归入第一字之韵,如“崔嵬”,按“崔”字音归入灰韵。每字之下汇集唐代以前诸家故训,其次序是先本义本训,如一东:同,合也;隆,高也。或存声训,如一东:东,动也;风,氾也。次列引申义,或展转相训者,以及假借之义;名物象数则又次之。其训诂繁多,名物丛集者,先后之次略依《尔雅》十九篇之目。各义项之下,皆注明出处。义项与义项之间以圆圈隔开。所引故训,皆照录原文,不增减改易。所引群书,按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经部书复仿《经典释文》之次,按《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的次序排列;《尔雅》为训诂之祖,举而冠诸《方言》、《广雅》之前;《孟子》列于荀卿、扬雄之上,以示尊崇。所引两汉碑碣及古人名字,则放在最后。是书体例谨严,搜辑宏富,大抵唐以前训诂俱己备载无遗,故“展一韵而众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原书可识,所谓握六艺之钤键,廓九流之潭奥者矣。”(王引之序)是书于诸词诂解,虽无创新,但于检索故训,是一部非常实用方便的工具书。“是编出而穷经之士,焯然有所遵循,乡壁虚造之辈,不得腾其说以炫世矣”(《郑堂读书记补逸》)。然“此书采辑杂出众手,传写亦己数过,讹舛之处或亦不免。凡取用者,宜检查原书以期确实。至于遗漏谅亦不少”(《凡例》)。后来虽然续编了“补遗”,但仍有不少遗漏,讹舛亦有之,如微韵“几”字下漏引《后汉书·陈宠传》注“几者事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一条;文韵“军”字下漏引《左传·宣公十二年》“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注:“军实,军器”一条。支韵“为”字下引《左传·成公十年》“秦伯使医缓为之”注:“为犹治也”,“十年”误为“十六年”。震韵“讯”字下引《左传·文公十七年》“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注,既误删“郑子家使”四字,又误“十七年”为十二年。是书有扬州原刻本、江宁局本,常见的是清末上海文瑞楼等的影印本和1936年世界书局的影印本。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及成都古籍书店均有新印本,各附目录索引,部分弥补了原编检字之难。1982年中华书局精装影印本,又增同字异体表。

猜你喜欢

  • 声位

    一卷。清林本裕撰。详见“等音声位合汇”。此书似无单行本。

  • 唐文续拾遗

    十六卷。清陆心源(1834-1894)辑。生平详见《唐文拾遗》(辞目)。此书为《唐文拾遗》之续编。凡十六卷。《唐文拾遗》行世之后,陆心源又陆续得唐文三百余篇,厘为十六卷。上自朝廷诰敕、以及碑铭序记之文

  • 春秋集传辨异

    十二卷。清赵培桂撰。培桂字月亭,汉南(今湖北宜城)人。咸丰初出知武安县事,后补汝州州同,不久调陈留。公务之余,潜心经学,专力著述。该书前有同治六年(1867)作者自序,知书始作于咸丰五年(1855),

  • 诗经集解辨正

    不分卷。清徐天璋撰。徐天璋字睿川,江苏泰州人。《诗经集解辨正》大致依据《左传》和《史记》等书,驳正毛朱两人对《诗经》的训释,几乎完全推翻了旧案。甚至说诗经三百篇不仅没有淫风,而且也没有民风。是书先列《

  • 楚荆公安县志略

    二卷,清孙锡蕃纂修。孙锡蕃,字棐臣,号复庵,湖北黄冈县人,贡生,顺治十五年任公安县训导,升直隶遵化知县。公安县志,自嘉靖二十二年(1543)知县魏奇依据成化间梁善《公安县志》,增补重刊后,万历间邑人袁

  • 书传补商

    十七卷。清戴钧衡撰。戴钧衡字存庄,号蓉洲,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人。在卷首的撰述条例中,戴钧衡曰:“殷盘周诰,诘曲聱牙,历汉迄今,义多未显。《微子》、《金縢》、《多士》、《君奭》、《

  • 吾野诗集

    五卷。明黄克晦撰。黄克晦,字孔昭,号吾野,福建惠安人。生卒年不详。克晦少时善画,《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列之画家传中。其诗有《金陵游稿》、《匡庐集》、《北游草》、《金台诗》、《宛城集》、《五羊草》、《西山

  • 罗沧州集

    五卷。宋罗公升(生卒年不详)撰。罗公升字时翁,江西永丰人。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公升因军功授本邑尉。此集首载赋一篇。以下各体分编,而每体之中分《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

  • 脉药联珠古方考

    四卷。清龙柏(生卒年不详)撰。龙柏字佩芳,号青菲子(一说又字青菲子),长州(今江苏苏州西南)人。擅诗词歌赋、医卜星相。嘉庆年间,以医游闽。著有《脉药联珠食物考》、《脉药联珠药性考》等书。此书又名《古方

  • 鹤滩集

    六卷。明钱福(1461-1504)撰。钱福,字与谦,号鹤滩,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福为一时名家,其居所近鹤滩,因以自号,并名其集。福少时既聪颖有悟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