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学卮言

经学卮言

六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一字约,号轩,山东曲阜人,经学家、音韵学家、数学家,孔子六十八代孙。乾隆辛卯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广森以年少为官,又是翩翩华胄,人称卫洗马、王长史,争与之交。但他天性淡泊,专心著述,不与权贵相交。后陈情归养,筑“仪郑堂”,读书其中。为讼所累,奔走江淮河洛间。以父母辈相继去世,哀毁过度,英年早逝,仅三十五岁。广森从小聪颖特达,曾受经于戴震、姚鼐,尽传其学,博涉经籍,经史训诂,六书九数,无不贯通。崇尚考证,长于《春秋》、《大戴礼记》,尤其精于《公羊》学,撰《春秋公羊通义》十一卷,对经文经学,删其支离,存其精粹,又博采汉晋以来注释《春秋》之书,综览《左传》、《穀梁传》等书,择善而从。认为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无其位,乃以《春秋》为治天下之法,损益六代礼乐文质经制,发为文章,垂训后世,以更风俗、明仁义、兴政教,而《春秋》之为书,本天道,用王法,理人情。不奉天道,王法不正;不合人情,王法不行。所谓“天道”,即时、月、日;所谓“王法”,即讥、贬、绝;所谓“人情”,即尊、亲、贤。三者合而为三科九旨。三科九旨既布,则错综酌剂,相须成体。其《大戴礼记补注》十三卷,博稽群书,多考众说,“使二千余年之古经传复明于世,用力勤而为功巨”(阮元《大戴礼记补注·序》)。其《诗声类》十二卷,推偏旁以谐众声,分左韵为十八部,分古音为阳声、阴声各九部,提出阴阳对转之说,对古韵学有所发明。其释《易》,多主汉儒学风,讲究互体、爻辰及乘承比应。又明律算,于算术也有所贡献。善文学,工骈文。其骈体文兼有汉魏六朝初唐之胜。他著还有:《礼学卮言》六卷、《少广正负术》内外篇六卷、《仪郑堂文集》二卷、《仪郑堂骈俪文》三卷、《轩孔氏所著书》六十卷等。本书是以《易》、《书》、《诗》、《尔雅》、《论语》、《孟子》、《左传》为次,撮取经文数字标目写成的经学札记,虽不及所著《礼学卮言》精要,也颇多名解。如“则不疑其所行也”一条,认为古文偏旁多省略,“不疑其所行”,实际上说的是“所行不礙”,下文“阴疑于阳”,也是“阴碍于阳,他如《小畜·象传》:“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升象传》:“升虚邑,无所疑也。王用享于岐山,顺事也”,《既济象传》:“三年克之惫也,终日戒有所疑也”,不但文义当训为“碍”,而且其韵可证。只有贲卦“六四当位疑也”,与乾卦所说“或之者疑之也”义同,是疑惑之“疑”。“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一条,认为古有训“肆”为“大”的,“肆不正”义近“大戾”,以表明丁宁;也可训作“是伐是肆”之“肆”,指殷为不正,因此肆伐之。而“予惟率肆矜不”,“肆矜”乃是“肆赦”之意。同字异训,经书中常常可见,应揣度文理,不能把“肆”一概训解为“故”。这二说都极明通。又“江汉浮浮,武夫滔滔”一条,认为江汉之广大,武夫之众强,不待言说,因此《传》转认为江汉众强似武夫,武夫广大似江汉,互文解释,因为“滔滔”、“洸洸”都本是形容水的词语,推原诗意,是想以江汉比拟武夫,古代善于说经的就是如此,恐怕后学之人认为是转写失误,因此特地拈出加以重申,这尤其足以纠正王引之《经义述闻》根据《风俗通义》改易经文的弊端。至于广森深韪“五天帝”就是“上帝”之说,乃是泥守郑学而造成的失误。有《轩所著书》本,《皇清经解》卷七百一十一至七百一十六收录,《指海》第二十集也收录。

猜你喜欢

  • 兵学新书

    十六卷。徐建寅(1842-1901)撰。徐建寅,一名寅,字仲虎,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徐寿之子。他早年就“素有大志,抱负雄才远略。”壮年时“苦志力学,久而弥笃,博闻强记,无书不读,凡学必精”(张罗澄《

  • 风池仙馆诗存

    一卷。附《诗余》一卷。清郭佩芬撰。郭佩芬,生卒年不详,字慧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镇海县丞郭荣光之女。清代词人。精通经史,工书善画。许配给蒋之沄,未等到出嫁便早逝了。在世二十三年。此书有道光二十年(

  • 宋诗钞

    一百六卷。清吴之振(1640-1717)编。之振生平详见《黄叶村庄诗集》辞目。本书是作者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抑宋”,故搜集宋代诗人专集,选刻此书,以展宋诗全貌,显“宋诗之长”。收诗人一百家(其中十六

  • 周官学

    一卷。清末刘光撰。刘光,湖北大冶人。刘氏此书,书首有光绪三十三年(1908)自序,称“观今所仿行东西各政,……无一不在是书(指《周官》一书)中。爰逐条对举,以见我中国圣人,早具先见之明,为先路之导。”

  • 后汉书蒙拾

    二卷。清杭世骏(详见《汉书蒙拾》)撰。《后汉书蒙拾》是把范晔的《后汉书》和司马彪的《续汉书》各志中新颖的字句,分条摘出;而把原文及注说附录载出。体例与《汉书蒙拾》完全一样。篇首有杭世骏的自序。有《道古

  • 广卓异记

    二十卷。宋乐史(930-1007)撰。乐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太平兴国五年(980)赐进士及第,官至留司御史台。博学强闻,著作宏富。除本书外,尚著有《太平寰宇记》、《

  • 汉西京博士考

    二卷。清胡秉虔撰。秉虔字伯敬,号春乔,安徽绩溪人,嘉庆已未进士。官甘肃丹噶尔同知。“博士”是秦官,掌通古今,属奉常。汉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掌以五经,教弟子。宣帝黄龙元年,增员十二人。这是西京博

  • 杜诗说

    十二卷。清黄生(1622-?)撰。生平详见《字诂》。此书以杜甫诗分体注释,于句法、字法皆逐一为之剖别。大旨谓前人注杜求之太深,皆出于私臆。故著此以辟其谬。其说未尝不是。分章别段,如评点时文之式,又不免

  • 周易详说

    十九卷。清刘绍攽撰。刘绍攽,三原人。此书大旨以程传为宗,与《本义》有很大不同,与邵子先天之说也不尽相同。有所独见。唯独对汉儒旧训掊击过当,颇近于颠倒错乱。其议论纵横,也是大抵随文生义,所以往往自相矛盾

  • 教养全书

    四十一卷。清应撝谦(生卒年不详)撰。应撝谦著有《周易集解》。本书分选举、学校、治官、田赋、水利、国计、漕运、治河、师役、盐法,凡十考。其体例略同于《文献通考》,节引史文、间参前人的评论。作者于文中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