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算经

算经

一卷。佚名撰。敦煌卷子本,原藏敦煌千佛洞,现在巴黎国立图书馆,编目为敦煌《将来目录》第3349号。该卷算经于1899年5月25日为在洞道士王园箓(?一1931)因洞壁破坏从中发见。1907-1908年为法人伯希和(1878-1945)所得带回法国。该卷《算经》上半截完好,下半截残缺。全卷一百三十九行,每行约三十字,全卷四千二百字。卷前有序,阐述算之重要“言人不解算者,如天无日月,地无泉源,人无眼□(以下脱落)”而后为经文,先为定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万百相似,千十相望”,然后为九九数,大数记法。其记为“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往上是京、该、梓、壤、沟、间、政、载、极,并称“右孙子数,钱满载,天不容,地不载,故以载为极末也。”后为小数记法,度量衡制,乘方数等,俱与《孙子算经》相仿。从第九十三行起为“均田法第一”,有田亩积问十题,论述方田、直田、员田、四不(等)田、蛇田、环田、角田、箕田、圭田、鼓田。其深度未超出《九章》方田章。均田法第一以后阙失其详不得知。这是唐朝人所作的通俗算术书,为初学者之入门读物,内容与《孙子算经》重合者颇多,但也有与之相异之处,但却与《隋书·律历志》所引孙子算经相同,据此可以校正今本《孙子算经》。《算经》一卷1935年为王重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发现并影摄寄回国内中算史家李俨,李俨将原文脱阙之处参照现藏伦敦的另二算经(亦残)补校,收入《中国古代数学史料》(1954年1月中科、科技版印),使中算珍贵资料得以重新昭示天下。《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亦收载此书。

猜你喜欢

  • 心白日斋集

    六卷。清尹耕云(?-1877)撰。尹耕云,字杏农,湖南桃源人。道光进士,咸丰间官布政使衔道台。其人官礼部曹郎时读书甚勤,举凡经史无所不窥,转御史时,弹劾王公大臣无所规避,直声动朝野。是集卷一至二为奏议

  • 秦书八体原委

    二卷。近人华学涑辑。参见《秦书集存》。是书旨在考察秦书八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发展演变的始末。八体之中,只有小篆和隶书留存而应用,而大篆(即籀文)、刻符、虫书、摹印、署书、

  • 求志居经说

    二十四卷。清陈世熔撰。陈氏字大冶,号雪庐,怀宁人(今安徽安庆)。道光乙未(1835)进士,曾任甘肃古浪县知县。这本书以诗经说起,以次及之,许多说经的观点十分可取,如对《书经》中的古今文的问题提出的见解

  • 榕村谱录合考

    二卷。清李清馥辑。清馥字根侯,福建安溪人,系李光地(详见《李文贞公年谱》之孙。此书系根据年谱、《榕村语录续编》、文集和其他的记载编成,事实较年谱为详。其记有关事迹及人物多能全其始末,颇便参考。此书有乾

  • 说储

    八卷、二集 八卷。明陈禹谟(详见《经籍异同》条)撰。此书为作者之札记。均为偶捡一二古事,而缀以论说,内容多阐扬佛教,大致沿袭屠隆《鸿苞》之流派。有明万历间刻本,共八册,初集卷八缺第一、二两页,二集姚履

  • 学案

    一卷。清王甡(生卒年和事迹不详)撰。王甡字无量。金坛(今属江苏)人。此书的宗旨为救补姚江学派之失。首录《四书》之文,列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学案。继以朱熹的《白鹿洞规》,次以程端《蒙董铢学则》

  • 绣菊斋题画剩稿

    一卷。《遗画题辞》二卷。清司马梅(生卒年不详)撰。司马梅,字梦素,江苏江宁人,青县知县司马庠之女,孔宪彝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与朱玙《小莲花室遗稿》合刻一起。仅存《秋海棠》诗一首,与《瓶中桃花》跋一首。

  • 谭藏用诗集

    一卷,《集外诗》 一卷。宋谭用之(生卒年不详)撰。用之生平籍里不详,约唐末宋初人,字藏用。善为诗,太原王景绝南游嵩、洛,用之与之为友,以文章相砥砺。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全唐诗》等均有文载入,诗集

  • 程朱阙里志

    八卷。明赵滂编。赵滂,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及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宋代学者程颢、程熙兄弟和朱熹的情况。之所以合为一编,是因为朱熹是徽州婺源(别称新安)人,而二程之墓也在此地。书中分为七门,按门记载

  • 毛诗古义

    二卷。清惠栋(见《周易述》条)撰。《毛诗古义》博引众家之说,以探求毛诗之古义,如“江之永矣”条,栋据韩诗以为“永”当作“羕”,以此补《尔雅》郭注及《说文》之未及;“于以湘之”条,据韩诗以为“湘”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