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诗集
六卷。清黄任(1683-1762)撰。黄任,字莘田。福建永福(今属何地不详)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四会知县。多善政,有砚癖,自号石砚老人。好宾客,长口辩,尤工于书法。其诗效法温、李,往往刻露清新,但别有怀抱。如《杨花》绝句称:“到底不知离别苦,后身还去作浮萍。”《春日杂思》有“夕阳大是无情物,又送墙东一日春。”《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认为:“所为缘情绮靡,殆于近之。而低徊宛转,亦或阑入小词。大致古体不如今体,大篇又不如小诗。”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六卷。清黄任(1683-1762)撰。黄任,字莘田。福建永福(今属何地不详)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四会知县。多善政,有砚癖,自号石砚老人。好宾客,长口辩,尤工于书法。其诗效法温、李,往往刻露清新,但别有怀抱。如《杨花》绝句称:“到底不知离别苦,后身还去作浮萍。”《春日杂思》有“夕阳大是无情物,又送墙东一日春。”《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认为:“所为缘情绮靡,殆于近之。而低徊宛转,亦或阑入小词。大致古体不如今体,大篇又不如小诗。”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清王士正撰。王士正生卒年未详。著有《精华录》。花草者,谓花间草堂。蒙拾者,以为未及广为扬榷,且自愧童蒙,谦辞也。此为作者就读花间草堂时,随笔写记者,间亦及友朋之作。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
五卷。明茅元仪(详见《嘉靖大政类编》条)撰。此书首茅元仪自序中说:“崇祯三年,余守大将军,以傲罢,为头陀于是寺,有所感而识之。”也就是说,此书是茅元仪罢官后所作。内容杂记古今,语无伦次,议论也多偏颇。
二十四卷。明薛瑄(1389或1392-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清。性刚直,曾因融怒王振下狱。学宗程东。其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河东派”之称。但认
十二卷。清施鸿保撰。施鸿保,字可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道光四年(1824)邑庠,一生14次应试乡举,皆不中,乃弃笔从幕,多居江西、福建。而居福建尤久,足迹遍及闽江上下游。此编即其从幕闽中时作。自
六卷。宋虞俦(约1183年前后在世)撰。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安徽宁国县)人。生卒年不详,隆兴初(1163),入太学,举进士。历官绩溪令,因治行被荐,迁监察御史。搏击权贵,朝廷肃然。出为浙东提刑,知湖
不分卷。清尹壮图(1738-1808)自记。壮图字万起,号楚珍,云南蒙自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学士等官。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因进言获罪,降职回籍,
①三卷,明林东海、李河图修,俞贡撰。林东海,福建莆田人,进士,官黄陂知县。李河图,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恩生,继林东海任。俞贡,浙江建德人,岁贡,官黄陂训导。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嘉靖中叶,县令林东海
八卷。清胡方撰。方字信天,一说字大灵,广东新会人,一说广东番禺人。岁贡生。胡氏死后数十年,其玄孙捷登将此书的家藏抄本示与观察使卢观恒,后经卢氏编校刊行。全书分上、下经,各有一至四卷,全书共八卷。书中先
五卷,清张鹏翼撰。张鹏翼,字蜚子,晚号警庵,连城(今福建连城县)人,贡生。出生于明末,在社会动荡不安中,他仍不废学业,锐志问学,自治严整,读《四书五经》,多有所获;其著作有《说略》、《理学入门》、《后
一卷。明阳玛诺(1574-1659)撰。阳玛诺系葡萄牙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间来中国,卒干顺治年间。著有《圣经直解》、《景教碑铨》、《天学举要》等。该书以问答方式介绍托勒密体系的十二重天说。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