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祈嗣真诠

祈嗣真诠

无卷数。明袁黄(详见《皇都水利》条)撰。袁黄平时持功过格甚谨,乡里称为“愿人”。此书共十门,即改过第一,积善第二,聚精第三,养气第四,存神第五,和室第六,知时第七,成胎第八,治病第九,祈祷第十,杂引常言俚语及医方果报之事,而成此劝世之文。卷首有其门人韩初命撰《刻祈嗣真诠引》一文,文中说:“子嗣于生人,系至重矣。曷论王公韦布,贫贱富贵之殊,今嘉禾了凡袁先生,思广其生物之心,患天下之艰于嗣者,或惑于数命而不知求,即求而或懵于生生之本也。乃编十篇。首改过,终祈祷,令得日用而信行焉,名曰《祈嗣真诠》。……先生衍贯古今,究极玄奥,即诸家杂流,靡不精诣。然而爱物之心,实其天性,故《举子业》则心术阴骘其所重,而《祈嗣》必本之改过积善,大旨可睹矣。……故先生出其行之有验者,而发明之。其于是编也,颇信理而遗数命,今世之有志者,力行之不怠,当知无嗣者,可赖之以获螽斯之庆;有嗣者,亦赖之以衍麟趾之祥。斯先生之愿哉,而生人之道毕矣。”开篇语中,袁黄亦说明了撰此书的目的,即“予气清而禀弱,若乏嗣,夙讲于星占术数之学,知命艰于育,且安之矣。后游建康之栖霞,遇异人授以祈嗣之诀,谓天不能限,数不能拘,阴阳不能阻,风水不能囿。信而行之,果生子。予虑天下之乏嗣者众,而不获闻是诀也,因衍为十篇,以风告之,俾嗣续有赖,生齿日繁,而家家获螽斯之庆,吾愿慰矣。”但此书除祈嗣生子一事之外,还涉及许多方面,用袁黄自己的话说即“岂独生子一节乎哉?命可永也,穷可达也,功名可建也,触而通之,是在智者。”书内所载医方、养气、聚精等各条,均有一定道理,可供人们参考。至于因果报应之类,则属荒诞,阅者不可轻信。另有一卷本《祈嗣真诠》,收入《了凡杂著》(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阳余氏刊本)中,另有《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等。

猜你喜欢

  • 易义阐

    四卷。清韩松撰。松字雪亭,浙江奉贤人,岁贡生。此书原名《顺文显义》,意即顺经文而显朱子义。后改今名,亦有阐发朱子本义之意。然此书实则为习制举业者而作。其书大旨专为作文,从自序及凡例中知,其例有五则:一

  • 书法离钩

    十卷。明潘之淙撰。潘之淙字无声,号达斋。钱塘(今浙江钱塘县)人。此书荟萃旧说,分门别类,共八十二篇目。卷一为“源流”等十五篇,卷二为“取法”等十二篇,卷三为“学篆”等十一篇,卷四为“体式”等十一篇,卷

  • 奏议稽询

    四十四卷。曹本荣编。曹本荣(1621-1664),清代黄冈(今属湖北省)人。字木欣,号厚庵。顺治己丑(1649)进士,累官国史馆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与傅以渐撰《易经通注》,其学从王守仁致知之说,尝论

  • 菇中随笔

    三卷。明末清初顾炎武(见《日知录》)撰。炎武一生好学,遇有学术治道,皆“细书札记,述往俟来”。《菇中随笔》系其读书心得,随时提笔记载而成,何焯题序称“其用意岂止博闻强记,蕲胜于不说学者哉”。文中多琐碎

  • 毛诗礼征

    十卷。清包世荣撰。世荣字季怀,安徽泾县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元年举人,拣选知县。据其从父兄世臣序称:“季怀殁后,检其遗书,有致友人书云:‘学诗八年,自谓有得,奋然欲述《诗礼原郑》一书,今编次粗就,殊不足

  • 竹轩杂著

    六卷。宋林季仲(生卒年不详)撰。林秀仲字懿成,自号芦山老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宣和中进士。高宗时,赵鼎荐为召官,累迁吏部郎。时秦桧主和议,季仲引勾践事争之,大忤秦桧,被罢官。后官太常少卿,知婺州。

  • 诗经说

    六卷。清陈世熔撰。世熔字大冶,怀宁(今安徽省安庆市)人。此书卷首有世溶自序。以为春秋朝聘燕享,有赋诗之事。但只举其诗之辞,并非以其诗被之于音乐。声虽从诗出,而歌之则成声。不歌不成声;虽歌之成声,不经乐

  • 辨惑编

    四卷,《附录》一卷。元谢应芳(1295-1392)撰。谢应芳字子兰,号龟巢,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笃志好学,潜心性理,以道义名节自励。以讲学为业,后举为清献书院山长,固辞不就。元至正(1341-13

  • 玉斗山人集

    三卷。元玉奕(约1279前后在世)撰。奕字敬伯,玉山(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入元,特补玉山教谕,自号至元逸民。所著有《斗山文集》、《梅岩杂咏》、《东行斐稿》等。此集共三卷,原名《东行斐稿》。为明嘉

  • 榕村韵书

    五卷。清李光地撰。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安溪县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由编修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卒谥文贞。学问渊博,著述极丰。曾与王兰生等奉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