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述注

礼记述注

二十八卷。清李光坡(1651-1723)撰。光坡字耜卿,廪膳生,家居不仕,性至孝。为学以宋儒是宗,专意于《三礼》。著有《周礼述注》、《仪礼述注》、《皋轩文集》等。是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乃专为驳正陈氏《礼记集说》而作。其《自序》云:“始读陈氏《集说》,疑其未尽,及读注疏,又疑其未成。如《序》内称郑氏祖谶,孔氏惟郑之从,不载他说,以为可恨。郑氏祖谶,莫过于郊特牲之郊祀,祭法之禘祖宗。而孔氏《正义》皆取王(肃)郑(玄)二说,各为缕列”,其他“自五体大者至零文单字,备载众诂,在诸经疏中最为详核”,以为陈澔实妄言诋毁孔颖达之书矣。故光坡是以驳正陈氏《集说》为大旨,力斥其“诸篇皆妄次第”。而光坡是书却颇有条理,犹现身说法,每篇前有小序,于经文则节取一句或一词而述注之,各为一条。每条先录郑注或孔疏,或《集说》、或朱子注、或秦汉群经及诸子、或唐宋以来说经众家之言,间有“坡谓”,以阐发己意。其《述注》以程朱理学为依据,补述训解郑玄之注,却又不偏于一家之言;于陈氏《集说》即力斥其非,亦间取可取者。然其于名物,典制、器数之考中,颇多阐发经文义理之宏微,故与陈氏不能尽相隔绝。有乾隆三十二年刊本。

猜你喜欢

  • 藏海诗话

    一卷。宋吴可(1173年前后在世)著。吴可,字思道,号藏海居士,建康(江苏南京)人;一说分宁(江西修水)人。生卒年不详。宣和末,任职于开封。后战乱起,辞官南归。建炎后,转徙楚、粤各地,与王安中、赵令畴

  • 孔注论语

    一卷。汉孔安国注,清龙璋辑。孔注论语,《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都未著录。只有《家语》载汉孔安国撰《古论语训》二十一篇。后世刘台拱、陈鳣、臧镛堂都疑此书为伪作。至沈涛编纂《辨伪》一书,列举五证

  • 退庐诗集

    四卷。清胡思敬(1869-1922)撰。胡思敬字漱唐,江西新昌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二十一年(1895)补殿试,入词林,散馆改吏部主事。宣统元年(1909),补辽沈道监察御史,转掌广东道。时

  • 殷墟书契后编

    二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振玉在编著出版《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后,于1915年仲春,又亲自前往安阳小屯进行探访,作实地考察。回日本后,又“发箧尽出所藏骨甲数万,遴选《前

  • 王恭毅驳稿

    二卷。明王概(生卒年不详)撰。高铨编。王概,字同节,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明正统壬戌年(1442)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恭毅。王概曾为大理寺卿,在参与审判定案的过程中,他平反了许多错案。《王恭毅驳

  • 崔清献全录

    十卷。明崔子璲编。崔子璲,广州增城(今属广东)人,生卒及事迹均不详。子璲五世祖崔与之,字正子,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右丞相,卒谥清献。崔与之一生著述甚多,但大都佚于战火之中,至

  • 对床夜话

    五卷。宋范晞文撰。范晞文,字景文,号药庄,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太学生,咸淳二年(1266),同叶李萧规等上书弹劾贾似道。元世祖时,程钜夫荐晞文及赵孟頫于朝。孟頫应诏即出,晞文终不受职,流寓无

  • 顾亭林年谱补正

    一卷。清常庸撰。庸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与缪荃孙所录顾谱互有详略,然考证详实,或可订正诸谱之误,或可补诸谱之漏。如顾咸建授命,在杭不在吴;江耿橘顺天宛平人,非献县进士;薛案自署衲米,号堆山,不号米堆山

  • 简易庵算稿

    四卷。清刘彝程(生卒年不详)。刘彝程字省庵,江苏兴化人。1873年任上海广方言馆算学教习,1875年兼主持求志书院算学科。求志书院每年考四次数学,刘彝程常为之拟考题,他自称所拟之题“无论深浅,唯以新颖

  • 汉西京博士考

    二卷。清胡秉虔撰。秉虔字伯敬,号春乔,安徽绩溪人,嘉庆已未进士。官甘肃丹噶尔同知。“博士”是秦官,掌通古今,属奉常。汉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掌以五经,教弟子。宣帝黄龙元年,增员十二人。这是西京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