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白氏长庆集

白氏长庆集

七十一卷。唐白居易(772-846)撰。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贞元进士,诗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唐朝自代宗至宣宗九个朝代,政治上是失意之士。在文学上,他继杜甫之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他的好友著名诗人元稹、李绅等人有意识地倡导“新乐府运动”。一生创作甚丰,其有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著有《六帜》、《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的文艺思想,即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就是主张文学要反映时代问题,为“裨补时阙”,纠正社会现实弊端服务;所谓“为事”,就是“不空为文”,主张文学要反映与国家和人民有关的重大事件。曾将其诗歌创作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大类,价值最高、他自己也最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讽谕诗共一百七十余首,其中《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更是在他的“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意图下,有计划地写作出来的,真是“篇篇无空文,字字必尽规”,对当时的诸多政治弊端和严重社会问题,做了直言不讳的揭露和勇敢的鞭挞。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在白居易之前,这种风格的诗有过,但明确地有意识地在诗歌创作上追求这种风格,在诗篇中实践这种主张,从而取得成就,白居易却是第一人。《白氏长庆集》又名《白氏文集》、《白香山集》,为唐代诗文别集。元稹在其《白氏长庆集序》中说:“长庆四年(824),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召还,予时刺会稽,因得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二千一百九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明年秋当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在会昌五年(845)白居易又亲自编辑,并在后记中说:“白氏前著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证明原集是七十五卷。《新唐书·艺术志》也作七十五卷。但《崇文总目》却作七十卷。《郡斋读书志》作七十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七十一卷,并记:“今本七十一卷,苏本、蜀本编次不同。蜀本又有外集一卷,往往皆非乐天自记之旧矣”。今存宋版白集很难看到,只有原铁琴铜剑楼藏南宋绍兴初年刻本《白氏文集》。明代白集刊本甚多,最早的是正德八年(1513)华坚兰雪堂铜活字本。其后正德十四年(1519)郭勋刻本,人称最为善本。另外有嘉靖十七年(1538)钱应龙刻本,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刊本。日本公元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那波道园活字本。今人有顾学颉的点校本《白居易集》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朱金城有《白居易集笺校》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晋记

    六十八卷。清郭伦撰。郭伦字凝初号西山,萧山(今属浙江省)人。乾隆年间举人,著有《十七朝史论一得》。《晋记》书前有郭伦序文,称读《晋书》的过程中有感于“取舍失衷,是非瞀乱”的缺陷,以“其中唯诸志稍有可观

  • 论范

    二卷。元欧阳起鸣撰。起鸣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以史事为多。共六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两淮马裕家藏本)

  • 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

    二卷。清钱坫撰。钱坫,详见《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条。本书二卷,上卷载汉镜十三件,六朝回文镜一件。下卷载唐镜九件,汉镜二件。共二十五件,皆其所自藏。每镜均摹其花纹铭识,并加考释。内有汉八卦镜、汉方诸葛

  • 枫林集

    十卷。明朱升(约1341前后在世)撰。朱升,字允升,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朱升为明初著名历史人物,也是位著名学者,人称“枫林先生”。明初建时曾参与制定经国大略,当时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与陶安、宋濂齐名

  • 镇海县新志备稿

    二卷。民国盛鸿焘,董祖义纂。盛鸿焘字蔚堂,广东香山人,光绪八年举人,光绪末年任镇海县知事。董祖义字颖笙,邑人,光绪二十八年举人。《镇海县新志备稿》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蔚文印刷局铅印本。全书二卷,

  • 彝陵州志

    八卷,清鲍孜修,徐同功纂。鲍孜,字禹思,辽东人,恩荫,官彝陵州知州。徐同功,字以中,湖北京山人,官彝陵州学正。州志自弘治知州陈宣修纂后,崇祯间知州俞彦重辑,今佚不传。康熙四年(1665),鲍孜知州事,

  • 萸江诗存

    三卷。清陶必铨(1755-1806)撰。陶必铨,字士升,号萸江,湖南安氏人。乾隆年间诸生,事迹不详。该编为必铨之子陶澍搜集残稿编成,有古今体诗一百三十五首。据编首唐仲冕作的序以及卷末邓显鹤作跋介绍,必

  • 山林清气集

    一卷。《续集》一卷。元释德净撰。德净字如镜。生卒年未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泰定天历间曾与仇远、冯子振,白珽诸人游。其诗皆五七言律体。续集共诗七十六首,而咏物者达五十三首。格调皆浅弱。末有附集一卷

  • 史通

    二十卷,唐刘知几撰。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著名历史学家。20岁举进士,授获嘉县主簿,潜心经史诸子及杂记小书。武则天临朝时,下制九品以上各言时政得失,刘知几上表陈四事,

  • 九经误字

    一卷。清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炎武因明国子监所刊诸经字多讹脱,而坊刻之误又甚于监本,极不便于经籍流传,乃考石经及各种旧刻经籍作成此书,以纠正经籍在流传中的错字讹脱。其原则是凡监本有笔误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