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痛史

痛史

共三集二十五种。第一集二十种,第二集一种,第三集四种。乐天居士辑。乐天居士,真实姓名及事迹不详。此编汇辑明清之际的野史汇编。第一集辑有《福王登极实录》、《哭庙纪略》、《丁酉北闱大狱纪略》、《庄氏史案》、《研堂见闻杂纪》、《思文大纪》、《弘光实录钞》、《淮城纪事》、《崇祯长编》、《浙东纪略》等二十种;第二集为《甲申朝事小记》;第三集有《虔台逸史》等四十一种。该书编成于辛亥革命之际,故对于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之残暴、江南人民抗清斗争以及清初文字狱等方面情况记述得极为详备,以唤起人民参加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取义于“国有忧患,民有余痛”,故名“痛史”。该书辑录的皆为当时所罕见的珍贵史料,其中如《东塘日札》(即《嘉定屠城纪略》)系根据未被改窜的旧抄本辑录,史料价值很高。出版后得以广泛流传。有宣统三年(1911)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二十七回。晚清吴趼人(详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著。长篇历史小说,叙南宋末年在元军大举南攻之下败亡失国的历史。书中描写了以宋度宗为代表的南宋皇室昏庸偏安、在强敌入侵时惊惧无措的衰朽局面,大力指斥抨击了以贾似道为代表的汉奸人物,歌颂了文天祥、胡仇、谢枋得等危难之际奋力抗敌报国的民族英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异族入侵的无比愤慨。该书以南宋末时民族危亡的历史为背景,着力攻击了汉奸人物的无耻侍敌、卖国求荣。书开头第一回就说:“说也奇怪,那些投降到外国的中国人,……非但没有尽忠报国的心,反有一种卖国求荣的心,真叫人无可奈何了。”可见该书于清末国势衰微、帝国主义势力入侵的形势下写南宋这段历史,其中明显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的痛心和感愤。阿英先生评价说:“在晚清的讲史中,这是最好的一部。无论是内容上,或是技术上,都有很好的成就。这小说在当时影响很大。”该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新小说》上连载刊出,1911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整理校正本。

猜你喜欢

  • 石伯成诗稿

    四卷。明石九奏(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石九奏,字伯成,冀州(今河北冀县)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兵备副使,进右参政。著有《石伯成诗稿》。是集凡四卷。其诗多学《才调集》,而风

  • 维摩诘所说经义记

    十六卷。隋代释慧远(?-592)撰。慧远,俗姓李,敦煌人。幼年丧父,三岁即欲出家,每见沙门心生崇敬。13岁于古贤谷寺从思恩禅师出家。从大隐律师听《四分律》,用心大苦。周武灭法,潜于汤郡,三年诵法华维摩

  • 景陵县志

    ①十二卷,清李馨修,吴泰纂。李馨,字兰若,陕西狄道人,贡生,康熙初官景陵知县。吴泰,字梅里,号岳宗,景陵县人,库生。景陵县志由宋浙江嘉定人林英发创修,其后有弘治志、嘉靖志、天启志,俱佚。康熙初年,李馨

  • 亶爰子诗集

    二卷。明江晖撰。江晖,字景孚,仁和(今浙江杭县)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谏南巡,杖关下。出为广德知州,召授编修,进修撰,迁河南按察佥事。事迹具详《(康熙)仁和县志》人物传

  • 读诗考字

    二卷,补一卷。清程大镛撰。大镛字韵生,江苏清河(今江苏省淮阴县)人。此书对群经引《诗》而字有不同者,汇而别之,共分为十三考:一、《四书》引《诗》异字考;二、《左传》引《诗》异字考;三、《礼记》引《诗》

  • 启祯两朝遗诗传

    二卷。《诗》十卷。清陈济生(生卒年未详)选辑。陈济生字定斋,又字皇士。湖南长沙人。以荫官太仆寺丞。明亡隐居奉母。著述颇丰。是书选明代天启、崇祯两朝理学、节义、名臣、伟儒之诗。首以节义为主,而遭阉祸死者

  • 含元子

    见《含玄子》。

  • 十六国宫词

    二卷。清周升(生卒年均不详)辑。升字蓉初,南通州(今属江苏)人。此词集所录皆为十六国宫词。分上下二卷。共收词一百二十首,上卷、下卷各六十首,卷上包括前赵十首,如《十六国春秋前赵录刘渊传》、《十六国春秋

  • 洪范皇极内篇

    五卷。宋蔡沈(1167-1230)撰。蔡沈字仲默,南宋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为著名易学家蔡元定之子,蔡渊、蔡沆之弟,隐居九峰,屡荐不仕,学者称九峰先生。少承父学,师事朱熹,颇得其传。蔡元定曾研究《

  • 物理小识

    十二卷。明方以智(1611-1671)撰。方以智,字密之,号鹿起,又号曼公,桐城(今属安徽)人,为明末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三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清兵入关以后,南走广西,桂王亡,出家为僧,改名大智,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