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堂记
四卷。明潘季驯(1521-1595)撰。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御史。累迁工部尚书。其平生功业,在于治河。作有《河防一览》。《留余堂记》等。是集诗一卷、文三卷,皆不见所长。盖其生平以功业为务,诗文仅聊寄情怀耳,故诗文成就不高。《千顷堂书目》载其作五卷,或许尚佚一卷。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四卷。明潘季驯(1521-1595)撰。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御史。累迁工部尚书。其平生功业,在于治河。作有《河防一览》。《留余堂记》等。是集诗一卷、文三卷,皆不见所长。盖其生平以功业为务,诗文仅聊寄情怀耳,故诗文成就不高。《千顷堂书目》载其作五卷,或许尚佚一卷。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十六卷首一卷,清韩清桂修,陈昌纂。韩清桂,曾任铜梁县知县。陈昌,邑人,进士。铜梁县明代志毁于兵燹,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县令郑王臣从事搜辑,仅人物、艺文二志。嘉庆十三年(1808)县令吕清踵事增
四卷。明钟岳秀撰。钟岳秀,字泰华,自称江右(今江西省)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著作有《文苑四先生集》。是书采自唐代韩愈《毛颖传》以下,凡为笔、墨、纸、砚所作之文,分体裁进行编辑,其作者事迹则随文附见
一卷。明吴世忠撰。其生卒年不详。世忠字懋贞,又字彦贞。金溪(今属江西省)人。明代学者。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再迁吏科左给事中,擢湖广参议,坐事降为山东佥事。正德四年(1509)召为光
一卷。《证语》二卷。《海欧居日识》二卷。明陈伯友(生卒年不详)撰。陈伯友,字中怡(一说为仲恬),济宁(今山东省济宁县)人。万历二十年(1541)进士,授行人,擢刑科给事中,累抗疏言事,以丁忧去职。及服
七卷。元王逢(1319-1385)撰。逢字原吉。号梧溪、席帽山人。江阴(今属江苏)人。至正间、被荐,不就。元末农民战争爆发,避居松江乌泥泾。张士诚征召,不应。明初再召,又以老疾辞。“逢少学诗于陈汉卿,
三卷。明张位(详见《问奇集》)撰。元代以前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有彭晓、陈显微、陈致虚等道教丹家,也有朱熹、俞琰等学者名流。他们注解《参同契》,或分章、或不分章,或更改篇章次第,都各有所见,也各有传承
又名《永怀堂古注十三经》。二百九十一卷。明金蟠、葛鼐、葛鼒同校,三人均为东吴(今浙江鄞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汇集儒家十三部经典《周易》、《诗》、《尚书》、《礼记》、《周礼》、《仪礼》、《春秋
一卷。明许德士(生卒年不详)撰。德士字雪城,籍贯无考。曾参与卢象升军务。该书专记象升在贾庄殉难一事。象升简介见《卢公遗事》条。现有旧抄本。
二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编。此书为李氏教诲其乡曲诸生所编。集中所收尽为古文之精萃,以期使人从中尽知古文之变化。《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十卷。北魏贾思勰(生卒年不详)撰。贾思勰,益都(今山东益都县)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贾思勰致力农学,悉心研讨古文献中有关农事的记载,并身体力行踏访农夫,观察、实验,集丰富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