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甘水仙源录

甘水仙源录

十卷。元李道谦(详见《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编撰。《甘水仙源录》,又称《甘泉仙源录》。世人尊老子者言清净、崇佛陀者言寂灭、尚神仙者言养生术;汉张鲁统领道教,虽尊老子为祖师而又教人以符录祈祷之事,四者各有分别。后经分化整合,归于儒释道三家。金元之际咸阳人王弃家学道,状若狂疾,于金正隆年间(1156-1160)自称遇仙人于终南山甘河镇(今属陕西户县),饮神水病愈,又得修炼秘诀,遂自号重阳子(即王重阳);于大定年间(1161-1189)在宁海州聚徒讲学,立三教平等会,以《孝经》、《心经》、《老子》为主要经典,倡三教归一。取教名为全真教,又称全真道(一说王重阳于宁海讲学时,马钰夫妇筑庵事之,题庵名为全真,后来宗其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因而得全真道之名)。据都卬《三余赘笔》称道家有南北二宗,其南宗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岩、辽进士刘操,刘操授张伯端,张伯端授石泰,石泰授薛道光,薛道光授白玉蟾,白玉蟾授彭耜。其北宗为吕岩授王,王授七弟子:邱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马钰及马钰之妻孙不二,世称全真七子。道教师承相传授受之事,世人不得见,多为碑传碑文等载记传说。李道谦撰此书,就是裒集各地名山仙宫道观有关全真道之碑铭、宫观碑文、墓志等,述全真教之源流,及人物传记。此书编成于元世祖至元戊子年(1288),刊成于次年己丑(1289)。书前有李道谦自序,后有李道谦弟子张好古后序。全书共十卷,前八卷载录王重阳以下全真教徒五十余人的传记、碑文、祭文等。后二卷载录全真教宫观碑记及七真传序赞。李道谦自撰《周尊师道行碑》、《李练师道行碑》等也被收入前八卷之中。其书取名为《甘水仙源录》,甘水是取王重阳于甘河饮神水之意,仙源是说正统仙家全真之传。此书所载传记碑文,多出于元好问、王鹗、秦志安等名流之手,所以后世学者对此书颇为推重,书中所述全真教源流,是后世学者研究全真教史的重要史料。现存明《道藏》本、《重刊道藏辑要清《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楚北水利堤防纪要

    二卷。清俞昌烈撰。俞昌烈,字鸿甫,直隶京师(今北京)人。道光时参军湖北,后自容城移治鹤泽,功绩杰出。屡被委以重任。其于公务之暇,广搜博采,编为是书。同治四年(1865)湖北藩署刊本。共二卷,共图二十一

  • 春秋纬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据《隋书·经籍志》说,阮孝绪《七录》著录有《春秋纬》三十卷,宋均注。《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著录宋均注《春秋纬》三十八卷。宋以后散佚。明代学者孙

  • 沣州志

    六卷,明胡容等修,李献阳纂。胡容,新安人,曾任沣州知州。李献阳,光禄寺监事。沣州旧无志,兹篇为创修之作。《沣州志》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刻本,为六卷,首序言、修志姓氏、宸章纪、凡例、州境图谱、目录

  • 西宁县志

    十二卷,清李玉熔纂修。李玉熔,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五十二年(1718)任知县。县志创始于明万历十四年县令林致礼,二十年县令以之付梓。康熙四年(1665)、十一年、二十六

  • 孝经讲义

    一卷。清潘任(详见《郑注孝经考证》)撰。是书分目四十,每目为一篇。自第一篇至二十二篇,释孝经名义;论孝经为孔子所作;孝经有今古文之别;历代孝经学之传授;古代以孝立教;历朝尊重孝经;孝经纬有微言大义;孝

  • 檀园集

    十二卷。明李流芳(1575-1629)撰。李流芳,字长蘅,又字茂宰,号香海,又号泡庵,晚称慎娱居士,嘉定(今四川乐山)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举人,三赴会试均不第,筑檀园读书其中。工诗善书,尤

  • 诗经补笺

    二十卷。近人王闿运撰。王闿运有《尚书今古文注》已著录。王闿运在学术研究上主张经世致用,治经以今文为主,然亦不废古文。笺证颇多发明创新之论。如其释《王风·丘中有麻》篇为思郑桓武之贤,诚为有据。然其中也有

  • 瑶草轩诗钞

    一卷,《浣香阁遗稿》一卷。清闵肃英(生卒年不详)撰。肃英字端叔,江西省奉新县人,南城兵马司指宋鸣珂妻。工文词,尤精笔札。《瑶草轩诗钞》一卷辑诗十二首,今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嫏嬛别馆刻《国朝闺阁

  • 汉学商兑刊误补义

    一卷。清方东树撰。方氏刊行了《汉学商兑》之后,又续有所获,有的可与本条相发明,应该补入,又有的前说偶误,后来发觉了,应当改正。于是写成此书。题道光戊戌,距前书刊行已有七年。其所持论,比前书更为激烈。例

  • 襄敏集

    四卷。明王以旂(约1522前后在世)撰。王以旂,字士招,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嘉靖时,命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理河漕,逾年而水通。历迁兵部尚书,代曾铣总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