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王氏丧服要记

王氏丧服要记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是书对《丧服》之义加以发挥。如亲丧君来吊节,根据《土丧礼》及《丧大记》;三年丧终服不吊,及有小功丧服,改葬父母节,根据《杂记》;老疾三谏去者节,根据《丧服传》刘衰三明章为旧君之第三节;斩缞之丧未葬节,根据《丧服小记》;周则没闰,根据哀五年《公羊》又六年《穀梁传》。凡是这类情况,或约其旨,或衍其义,都极其名通。而庶子服出母,及为出继母无服节,一方面认为父在服缞周,父没不服,另一方面又引用季祖钟说继母在如母,出则为父所去不服。因而,出母有服,嫁母只有从者有服,不从则不为之服。礼注记载得非常明确,出母者是出而不嫁者,嫁母者是出而改嫁者。《檀弓记》孔氏两世出妻,有服有不服在此,子思言道隆从隆、道污从污也在此。今服出母,把父存没作为根据,而不把嫁为嫁作为根据,恐怕不是礼经本意。继母既然如同亲母,那么出也应当看其嫁不嫁来断定服不服,这才合乎情理。虽然郑答赵商问,也认为继母而为父所出不服(《通典》九十四引),为季说所本,然而,其义终究不妥。其他认为师弟子无服,则《檀弓》云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则绖,出则否。郑注云群,认为七十二弟子相为朋友服。可见,是师弟子各自有服,王说与记文违异。又认为改葬缌,既虞而除,则葬以藏形,庙以安神。改葬之神,在庙已经很长时间,不可能退而虞之于寝,这已经被传纯所驳斥(《通典》一百二引)。是又有必要进一步商榷。至于鲁哀公祖载其父,与孔子答问,可能都是王肃依托之间,而表门起大禹、菰卢起太伯、五穀囊起伯夷叔齐、桂树起介子推、魂衣起宛荆、桐人起虞卿、三桃汤起卫灵公,其事必然有所根据。这都足以考掌故而广异闻。国翰序用郦道元《水经·汾水篇》来注议桂树事,这可能是由于误引。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救命书

    二卷。明吕坤(详《四礼疑》)撰。书前有《自序》一篇,作于万历丁未(1607)。序云:“人生之急,有急于性命者乎?人事之重,有救性命者乎?”故作《救命书》二卷。上卷皆论守城事,有“城守事宜”二十八则,城

  • 缀遗斋彝器考释

    三十卷。清方浚益撰。方浚益(?-1899),字子听,又号伯裕,安徽定远人。官金山知县。工古文辞。试有司辄不利。署南汇、奉贤县事。曾随公使黎庶昌出使日本,后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皆深相引重。方氏以研治殷

  • 通历

    又名《通纪》 十五卷(缺前三卷),唐马总撰,孙光宪续。马总(?-823),字会元,扶风(今属陕西省)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以后,为义成节度使姚南仲从事。十六年,监军薛盈珍谮之,贬为泉州别驾,后

  • 吴氏家乘

    一卷。作者不详。该书纪吴昌寿事实。昌寿,浙江嘉兴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湖北、河南、广西等地巡抚,颇有政迹。死后,各地士民呈请入祀名宦。书中汇辑各地公呈及礼部议奏等。现有同治年刊本。

  • 学统存

    二十四卷。清宋士宗(生卒年不详)撰。宋士宗字司秩,号昆圃,星子(今江西星子县)人。雍正举人,官南丰教谕。著有《史学正藏》。《学统存》是宋士宗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分二十四门,各为一卷,大多是摘录前人之说

  • 南阳法书表

    一卷。南阳名画表一卷。明张丑(生平详见《清河书画舫》)撰。此书所列皆是韩世能家所藏真迹。韩世能字存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喜收书画名迹,董其昌《洛神赋跋》中所

  • 竹叶庵文集诗

    二十四卷。《词》九卷。清张埙(约1780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张埙字商言,号瘦铜。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内阁中书。此编聚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凡《南海集》二卷、《西征

  • 李湘洲集

    十卷。《补遗》一卷。明李腾芳(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李腾芳,字子实,湖南湘潭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李湘洲集》。其学宗王守仁,故此集中第二卷有《阳明集抄序》

  • 法华玄论

    十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法华玄论》详见《妙法莲华经义疏》辞条。《法华玄论》常见版本是北京刻经处本。

  • 西樵野记

    四卷。明侯甸撰。侯甸,苏州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西樵野记》是一种记叙幽怪之事和其它杂事的笔记小说。《明史艺文志》记载说这部书是十卷,与此本卷数不符。《四库全书总目》编者疑有散佚,但据《西樵野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