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丛书

汉魏丛书

三十八种,二百五十卷。明程荣编辑。程荣为明代万历年间新安(今浙江淳安县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汉魏丛书》为丛书中的名著,据说辑自明代何镗,然而未见流传,其真实性已不得而知,现传世本为程荣编辑,共收书三十八种:《京房易传》三卷,汉京房撰;《周易略例》一卷,晋王弼撰;《三坟书》一卷,晋阮咸注;《诗说》一卷,汉申培撰;《韩诗外传》十卷,汉韩婴撰;《大戴礼记》十三卷,汉戴德撰;《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撰;《白虎通德论》二卷,汉班固撰;《独断》二卷,汉蔡邕撰;《忠经》一卷,汉马融撰;《方言》十三卷,汉扬雄纪;《元经薛氏传》十卷,隋王通经、唐薛收传;《汲冢周书》十卷,晋孔晁注;《穆天子传》六卷,晋郭璞注;《西京杂记》六卷,晋葛洪集;《素书》一卷,汉黄石公撰;《新语》二卷,汉陆贾撰;《孔丛子》三卷,汉孔鲋撰;《新序》十卷,汉刘向撰;《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新书》十卷,汉贾谊撰;《法言》十卷,汉扬雄撰;《潜夫论》十卷,汉王符撰;《申鉴》五卷,汉荀悦撰;《中论》二卷,汉徐干撰;《颜氏家训》二卷,北齐颜之推撰;《商子》五卷,署秦公孙鞅撰;《人物志》三卷,魏刘邵撰;《风俗通义》十卷,汉应邵撰;《刘子新论》十卷,梁刘勰撰;《神异经》一卷,汉东方朔撰;《洞冥记》四卷,汉郭宪撰;《述异记》二卷,梁任昉撰;《王子年拾遗记》十卷,晋王嘉撰;《甘石星经》二卷,汉甘公、石申撰;《飞燕外传》一卷,汉伶玄撰;《古今刀剑录》一卷,梁陶弘景撰;《论衡》三十卷,汉王充撰。以上子目书绝大多数为汉魏时期的著作,但也酌收了少量本期以外之作。这样做的目的,据书前屠隆序言的解释说:“然汉以前间收秦,明汉有秦之遗风也;魏以后间收六朝,明魏为六朝之滥觞也。”丛书保存了汉魏间多种典籍,向为学界所推重。刊行之后,又有明人何允中续编《广汉魏丛书》,收书共八十种(详见该条);清人王谟又编《增订汉魏丛书》,收书增至九十六种(详见该条)。这两种书都是由《汉魏丛书》基础上扩衍而成,可看作程荣之书的派生本。本丛书流传较少,主要有明万历年间程(荣)氏刊本、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等,1992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又据万历程氏刊本影印出版。

猜你喜欢

  • 春秋三传谳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详见《春秋传》)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

  • 释诗

    一卷。清何西夏撰。此书为《西夏经义》之一种。首为《诗序》,其下依次为《诗说》、《删诗论》、《国风雅颂分释》、其中大雅、小雅部分较详,间有精到之语。有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

  • 唐文粹

    一百卷。宋姚铉(968-1020)编。陈善《扪虱新话》以为徐铉者,实误。姚铉字宝臣,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地)人。自署郡望,故曰吴兴。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官至两浙转运使。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文

  • 永定河志

    三十二卷。清李逢亨撰。李逢亨,曾官永定河道。永定河见于《水经注》、《北河纪》、《水道提纲》、《直隶河渠志》诸书。只列为众水之一,未有勒为专书者。李逢亨治永定河时,因辑览旧章,详察形势,以成此书。清嘉庆

  • 衡岳志

    八卷。清朱衮修,袁奂纂。朱衮,字青崖,四川阆中人。曾任衡山县知县。袁奂,字岚,湖北襄阳人。衡山高数千丈,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崖,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衡岳之有专志,自明嘉靖中衡山县令

  • 千金宝要

    六卷。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北宋宣和中曾官徽猷阁直学士,通奉大夫。此书系作者采录孙思邈《千金方》之精要辑成,于宣和六年(1124),撰成并刻石以存。全书共十七篇,载方九百

  • 溪山堂草

    四卷。明沈思孝(1542-1611)撰。沈思孝,字纯,浙江嘉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累官右御史。著有《奏录》,已著录。是集乃其晚年之作。凡四卷。思孝名入琅琊四十子之列。论者称其晚交姚士粦,故间

  • 调梅鼎禅师语录

    十四卷。清代释明鼎(生卒年不详)述,释宝宣等编。明鼎,俗姓冯,号粟庵,字调梅,晚年自称恬退翁。其生平事迹详见《恬退翁后录》辞条。明鼎所说,由门人宝宣所编成的《调梅鼎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

  • 十二先生诗宗集韵

    二十卷。宋裴良甫(生卒年不详)撰。裴良甫生平乡里亦不详。据赵希弁《读书附志》记载:《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裴良甫师圣编杜甫、李白、高适、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师

  • 陶庵集

    四卷。明归子慕(1563-1606)撰。归子慕,字季思,江苏昆山人。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再试礼部不第,一直屏居江村。以咏诗为乐,人称清远先生。其诗学陶渊明,清雅疏淡,饶有情趣。崇祯初追赠翰林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