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达

楚辞达

一卷。清鲁笔(?-约1747)撰。鲁笔,字雁门,号蘸青,一号榆谷,雷州(今广东海康)人。科场屡受挫,遂闭门著书。精六书韵律。有《见南斋诗文集》、《楚辞达》。乾隆年刊本有梁同书序与方城的书后跋。嘉庆刊本增师范的序。序、跋文除介绍鲁氏生平,此书撰写过程等,主要赞誉了此书。本书一卷,只注《离骚》,因看透此篇,以后各篇迎刃而解,一篇通达,其它篇都会通达,故名曰《楚辞达》。内容分注释、《读骚指略》两部分。注文三十七条,《读骚指略》分总论、篇章、段落、气脉、神吻、章法、笔法、句法、字法、骨法、辞法、补法、过文法、倒掉法、隔类相照法、移步换形法、兮字法、虚字法、从古韵等十九项。本书特点是注重《离骚》文义与章法结构的分析。从《读骚指略》所列项目可知,将作文法,语言分析等运用分析《离骚》之中,前人很少及此。在具体分析中,能加以体现。如对“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之“民心”,解释精道,认为“民心”作人心,既指屈原自己,也指党人,含正心、邪心,楚王全不能明察,此词上承屈原“朝谇夕替”的遭遇(不察正心),又启下文众小人对屈原的诬陷(不察邪心),不但释义准确,也揭示出诗文结构上的关键词语。此类分析,时有所见。但曲解穿凿之处亦不少。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本为比喻自修高洁品质的诗句,鲁氏却曲解为比喻“王者之香”与“前哲之遗徽”,反以求新、求深而害义。版本有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见南斋刻本,清华大学藏。清嘉庆九年(1804)赵州师范编《二余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左传详节句解

    见《春秋左传句解》。

  • 奉化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曹膏、唐宇霖修,陈琦纂。曹膏,乾隆年间任奉化县知县。奉县自唐开元,以鄞县称为奉县,唐开元以前都称鄞县。此志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全书十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凡例、图、姓氏。

  • 草书礼部韵宝

    六卷。宋高宗撰。是书依《礼部韵略》次第,正文作草书,注文正书,真草书凡二万二千一百九十六字。上平声三十六“桓”改作“欢”,为避讳耳,与宋刊《韵略》同。是书刊本有二:一宋刻本,系陈汶赵与懃监刊于墨妙亭者

  • 四书自课录

    无卷数。清任时懋撰。任时懋字又新,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书首有魏廷珍序及时懋自序。书旨大致宗朱子,认为“发明四子之书者,《朱子章句集注》也;发明《章句集注》者,《朱子或问》、《精义》、《辑略》、

  • 亭林文集

    六卷。《余集》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1)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居亭林镇,号亭林。江苏省昆山人。明诸生,性耿介绝俗。“国朝称学有根柢者,以顾炎武为最”(《亭林文集》序)。顾炎武曾周览名山大

  • 周官旁求

    二卷。清辛绍业撰。绍业字馥十,一字敬堂,江西万载人,嘉庆进士,受督学翁方纲赏识,官国子助教,卒南学署。见江西通志。有《易图存是》、《周礼释文问答》及是书。书首有自序,以为抽取五官而充冬官不妥,主张“好

  • 残本元人杂剧选三十种

    三十卷。编者姓名不详。书前有署名“息机子”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一篇序文,惜已漫涣。息机子或即编者。根据目录,本书共收杂剧三十种,其中元人杂剧二十七种,明人杂剧三种。元杂剧存留的是:马致远的《

  • 三江闸务全书

    六卷。清程鹤翥撰。程鹤翥,字鸣九,山阴人,康熙举人。《三江闸务全书》康熙间刻本,共六卷。分为正续二编。篇首冠图一幅,后附考证四十四条,续编二十一条。此书专考三江塘闸海口诸务,所记或为程氏亲身所历,或为

  • 文字偏旁举略

    一卷。清姚文田撰。参见《说文校议》。是书旨在正字。鉴于六理既隐,讹体日滋,学者失其本原,往往增损随俗,遂使部居易舛,声义全乖,姚氏便取容易写错的字,从其形旁和声旁两方面进行辨误。如谓:“況,寒水也。古

  • 西隐集

    十卷。明宋讷(1311-1390)撰。宋讷,字仲敏,号西隐,滑县(今属河南)人。元至正中举进士。官河北盐山知县,弃官归。洪武十三年(1380)征为国子助教,后升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国子祭酒,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