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松陵集

松陵集

十卷。唐皮日休(约834-约883)、陆龟蒙(?-约881)等唱和之诗。皮日休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旧史说他因故为巢所杀。一说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或谓巢败后流落江南病死。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他的部分诗篇,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其散文和辞赋,大都借古讽今,抒写愤慨,亦颇有阐扬封建伦理道德之篇。著有《皮子文薮》。陆龟蒙字鲁望,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二郡从事,后隐居甫里,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与皮日休齐名。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腐朽,作了讽刺和揭露。诗以写景咏物为多,有《甫里集》。由卷端皮日休作序可知,编成集者为陆龟蒙,题集名者为皮日休。依韵倡和,始于北魏王肃夫妇。至唐代,盛于元、白,而极于皮、陆。盖其对崔璞以谏议大夫为苏州刺史,辟皮日休为从事,而陆龟蒙适以所业谒璞,因得与皮日休相赠答。同时进士颜萱、前广文博士张贲、进士郑璧、司马都、浙东观察推官李谷、前进士崔璐及处士魏朴、羊昭业等,也相随有作。聚为此集,序称共诗六百八十五首。今考集中日休、龟蒙各得往体诗九十三首,今体诗一百九十三首,杂体诗三十八首,又联句及问答十八首。外颜萱得诗三首,张贲得诗十四首,郑璧得诗四首、司马都得诗二首,李谷得诗三首、崔璐、魏朴、羊昭业各得诗一首,崔璞亦得诗二首。其他如清远道士、颜真卿、李德裕、幽独君等五首,皆因追录旧作,不在数内,尚得诗六百九十八首。与序中所列之数不符。明弘治十五年(1502),吴江知县济南刘济民以旧本重刊,都穆为之跋尾。岁久漫漶,毛晋又得宋椠本重拳校刻。故所行者皆毛本。唐人唱和编辑成集者共三集。《断金集》久佚。王士祯记湖广莫进士有《汉上题襟集》,求之不获,也未见其传本。其存者只此一集。故可想见一时文雅之盛。有汪如藻家藏本。

猜你喜欢

  • 南石和尚语录

    四卷。明代释文琇(生卒年不详)撰。文琇,俗姓李,字南石,昆山人。《南石和尚语录》为文琇所作佛教语录体史书。文琇出家后,先于绍隆庵参佛法。洪武年间为虎丘藏主,借此方便条件,研习佛书更为刻苦。他博览藏书,

  • 南华真经新传

    二十卷。宋王雱(1044-1076)撰。王雱字元泽,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人,王安石之子。王雱博学多识,不到二十岁就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熙宁四年(1071)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 李文公集

    十八卷。唐李翱(772-841)撰。李翱谥号为文,后世称为“李文公”。生平详见《论语笔解》(辞目)。此书版本较多,据《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载均为十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有“蜀本,分

  • 身易实义

    五卷。清沈廷劢撰。沈廷劢字克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康熙中由副贡生授栾城县知县,官至商州知州。该书概以程朱为宗,凡是宋明诸儒称引程朱之说的均摭拾无遗。而对于在程朱之外别有发明的一概摒弃不录。前有自序说

  • 易飞候

    一卷。汉京房(前77-前37)撰,清王谟辑。京房生平事迹见《汉书·京房传》,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字君明,本姓李,官至魏郡太守,系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受《易》于梁人焦延寿,

  • 论性书

    二卷。清代魏裔介(1616-1686)撰。此书摘录《书》、《易经》、《孝经》、《论语》、《左传》、《礼记》、《中庸》、《孟子》、《老子》以及唐宋以来儒学著作中有关论述性理方面的内容,并附有作者关于性理

  • 周官参证

    二卷。清王宝仁撰。宝仁字研云,江苏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此书前有道光丙申(1836)自序,称是书“自六经、《论语》外,惟引《国语》及《逸周书》而不阑入《左传》”,不过从书中内容看来并非如此。此书意枉

  • 高苑县续志

    十卷。清古今誉修,刘大量纂。古今誉字蜚声,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岁贡出身,康熙四十三年(1740)任高苑县知县。刘大量,长白人,邑教谕。康熙五十五年(1716),古今誉乃集邑中绅士耆旧,采访遗闻,增

  • 徐氏海隅记

    四十卷。明徐学谟撰。生平见《归有园稿》(辞目)。《明史·艺文志》载《徐学谟文集》四十三卷。《千顷堂书目》亦载徐学谟《海隅记》四十三卷。此本仅四十卷,前无序目。恐为书商删割结果。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 书义丛钞

    残卷。清焦循撰。焦循之子焦廷琥曾撰焦循事略,称焦循得到了王鸣盛《尚书后案》、江声《尚书集注音疏》两部书,并摘两书的异同作一笔记,名曰《王江尚书》。后来焦循又得到了周用锡的《尚书证义》,同时还采用了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