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通俗演义
见《杨家府演义》。
见《杨家府演义》。
四卷。宋戴溪(详见《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撰。此书为经筵讲稿。宋理宗开禧年间,戴溪为资善堂说书,再转为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各为说以进,《春
十八卷。清陈图撰。陈图字寄岩,永丰人。该书以太极、先天、河、洛诸图合而演之,支离曼衍,不能深究。如周子太极图以无极作一空圈,陈图则改之变为一纯黑圈形,以为阳含于阴。至于太极图乃为半黑半白圈,这是先生阴
十六卷。清萧穆(1835-?)撰。萧穆,字敬孚,安徽桐城人。尝在塾中读刘大櫆选《唐宋八大家文约选》及其批注,深玩研索,悟得古文义法,颇好文辞。其后受学于方宗诚,又学考据校勘于钱仪吉,学识日进。咸丰三年
一卷。明崔铣撰。崔铣(1478-1541),字子钟,号后渠,乐安(今属江西)人。目录学家。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为南京吏部主事,后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致仕。一生嗜书,著述颇丰
四卷。清王在镐(生卒年不详)撰。在镐字西周,太原(今属山西)人。是编为纠正当时楷书的书写混乱而作。自汉唐以来,帖写迭兴,后人袭之,字学因之以讹;又乡村塾师以及农工商贾,非求简便,即求新奇,参差其画数,
二十九种,八十七卷。清张寿荣编。张寿荣字鞠龄,镇海(今浙江省镇海县)人。生卒年不详。同治年间举人,著作有《舫庐诗草》。张寿荣家富藏书,其先人已收集图书二万余卷,藏书室名曰花雨楼。他在此基础上又陆续购进
十九卷。清张伯行(1651-1725)编辑。张伯行,字孝先,号敬庵,一号恕斋。仪封(今河南兰考县)人。康熙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康熙曾称其操守为天下第一清官,专治程朱理学,汇刻《正谊堂丛书》,著有《困学
二卷。清沈起凤(1741-?)撰。起凤,字桐威,号渔,又号红心词客,苏州人。乾隆三十三年(1694)中举人。后屡赴会试不第,抑郁无聊,寄情词曲。所制不下三四十种,当时风行大江南北。乾隆帝两次南巡所观赏
二十卷。元傅若金(1303-1342)撰。若金初字汝砺,揭奚斯改字与砺。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少年家贫,以织席为生。后发愤读书。诗文脍炙人口。顺帝时,奉命随使臣出使安南,归后以功授广州路儒学教授。至正
见《集雅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