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景陵县志

景陵县志

①十二卷,清李馨修,吴泰纂。李馨,字兰若,陕西狄道人,贡生,康熙初官景陵知县。吴泰,字梅里,号岳宗,景陵县人,库生。景陵县志由宋浙江嘉定人林英发创修,其后有弘治志、嘉靖志、天启志,俱佚。康熙初年,李馨莅任景陵知县,鉴于变革之际,县城屡遭兵燹,旧志板籍多已残缺,故聘吴泰续加修辑。历二年告竣,《景陵县志》康熙七年(1668)刻本。共十二卷。为卷一建置志,卷二星占志,卷三舆地志,卷四城圉志,卷五学校志,卷六风土志,卷七乡祀志,卷八版籍志,卷九秩官志,卷十至卷十二人物志,后又附以杂志,别载诗词文章。此志修于清代开国之初,于兵燹之后,遗迹渐毁,故志凋零,此时修志,志一县人文地理,实属不易。不足处,此志有舛误,且复芜杂。如:不列选举。凡科贡诸事,皆附于人物,摒文苑、儒林、卓行各门,均入隐逸;秩官志中,虽备列细目,但失考者不少;杂录中,备载诗文,二者名不相类,强为列入。流览此志似若缺艺文一门,是其不伦之处。但此志上承明代旧籍,下启清代诸志,不至散佚,欲查元明遗闻,舍此无他,故不可因其编次杂乱而摒弃。② 十二卷,清钱永修,戴祀纂。钱永,字子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景陵知县。戴祀,字小宋,号南堂,景陵县人,诸生。景陵县志自康熙七年(1668)县令李馨修后,迄三十年,时值清廷纂修《一统志》,乃令各省辑通志以备采择,各省复命各县,催成县志。钱永任知县,重辑县志,聘戴祀主其事。因两志相距时间过近,仅能略正昔谬,其它类目,多用旧稿。《景陵县志》康熙三十一年(1692)刻本,全书十二卷。钱永自言对有关政化者详,时至事起者续,学校为教化之首,田赋为民生之基,详而慎,城廓仓庾、堤防、驿津,为官之守,详而慎,其他如星占、灾祥、山川、古迹、祀典、封建、佛宫、道院、人物、艺文,因不宜挂漏,而搜罗经籍,多方询咨,可纪则纪,可载则载。由此可见此志之慎审。钱永自誉此志轻重有序,体制不糜。但该志之失于此,其体例多仿李馨前志,前志之失,未能为鉴,从而蹈之。

猜你喜欢

  • 妇人大全良方

    二十四卷。宋陈自明(1190-1270)撰。陈自明,字良甫(或作良父),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曾为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陈氏三代业医,陈自明尤胜于其父祖辈,擅长妇产科与外科。陈自明虽出身世医之家,却

  • 立政臆解

    一卷。清刘光蕡撰。刘光蕡治经,喜欢以古证今,只要能伸其政论,就不必求得合乎经旨。他在卷首“自序”中说:“泰西宪法精理,《尚书》二十八篇已阐之,而《立政》一篇,尤重用法,克知灼见以任人,博采庶言以为法。

  • 安天论

    一卷。晋虞喜(281-356)撰,清马国翰辑。喜字仲宁,余姚(今浙江绍兴)人,少立操行,博学好古。永嘉、太宁、咸康中,累徵不起。永和初有司议祧庙不能决,朝廷遣就喜询访。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著《安天论

  • 农具记

    一卷。清陈玉璂(生卒年不详)撰。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康熙丁未年(1667)进士,官至中书。有《学文堂集》。《农具记》是一本专记农具的书。分为负牛、服牛、耕田、灌田、藏种、布

  • 说文引群说故

    一卷。近代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光绪间侨寓吴县。著有《南献遗征》、《廋碧词》、《大鹤山房诗文集》等书。是书系探究许学渊源,考释所采诸说的著作。郑氏以为“治

  • 周易翼

    十卷。清凌堃撰。凌堃字厚堂。乌程人。除此书外,作者还著有《凌氏易林》四卷。凌氏此书依经立义,不失彖法。前有阮元序曰:“凌氏易以汉学为本。自李鼎祚集解以上,直至孟、费、郑、虞靡不兼综。以明古法且又明乎文

  • 尚论篇

    八卷。清喻昌(1585-1664)撰。此书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喻氏中年读书,以治举子业,崇祯年间,以贡生被选

  • 黄陂县志

    ①三卷,明林东海、李河图修,俞贡撰。林东海,福建莆田人,进士,官黄陂知县。李河图,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恩生,继林东海任。俞贡,浙江建德人,岁贡,官黄陂训导。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嘉靖中叶,县令林东海

  • 永嘉丛书

    十三种,一百九十九卷。清孙衣言(1814-1894)编。孙衣言字邵闻,号琴西,浙江瑞安人。官至太仆寺卿。著有《逊学斋诗文钞》。丛书所收均为永嘉先贤著述,其中宋代有:刘安上《刘给谏文集》五卷、刘安节《刘

  • 工部则例

    一百十六卷。清文煜等奉敕修。文煜,满洲正蓝旗人。官至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是书于嘉庆十七年(1812)始修。光绪六年(1880)奏请重修,经对原书增补删改,成营缮司二十卷(下分坛庙盛京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