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晚香堂苏帖

晚香堂苏帖

① 二十八卷。明陈继儒辑。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一字眉公,号糜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诗文,书法取自苏轼、米芾等,与同郡之董其昌齐名。陈氏著述颇富,除《晚香堂帖》之外,还有《皇明书画史》、《眉公秘笈》、《书画金汤》等。陈继儒一生嗜好苏帖,凡所见苏氏墨迹或石本,随见随摹,随得随刻,每册以第一帖之第一字记其版数,而不列卷。现仅见其二十八册,其它之存佚已不可考。自明以后,刻苏书者,大都不辨真伪,而陈氏眉公极精鉴古,对于苏书境界雄阔,不为唐法所拘的特点更是了若指掌,故此帖采择甚富,伪书极少。只是该帖摹刻草率,不如宋汪应辰《成都苏帖》精美。然该帖所收书迹,多为现世已罕传者,故《晚香堂苏帖》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有华亭陈氏本。② 十二卷。清姚学经辑。姚学经,生平不详。除该帖外,姚氏还有《因宜堂帖》、《唐宋八家帖》、《白云居米帖》三种。明代陈继儒曾有《晚香堂苏帖》,姚学经此《晚香堂苏帖》便是袭用陈氏之名,世亦称其为“小晚香堂”。但是,姚氏此帖虽名与陈氏之帖同,内容却各异。其卷一至卷四,为《花蕊夫人宫词》、《春帖子词》、《过南华寺诗》、《烟江叠嶂图诗》、《归去来辞》、《黄州寒食诗》、《养生论》、《题画》等;卷五至卷八,为《滕王阁序》、《画记》、《与毕君札》、《七绝诗》等;卷九至卷十二,为《南华经》、《前后怪石供》、《乞居常州奏》、《跋渊明诗》、《次韵送梅诗》等。帖中只有《烟江叠嶂图诗》、《与毕君札》、《次韵送梅诗》及《题画》四种为苏轼书,其它并不涉及苏东坡一字,却妄收滥录,俱称苏帖,失于精察。该帖之首尾有崇祯某年月等字迹,无非以虚语冒充名帖,欺世盗名。有旌德姚氏本。

猜你喜欢

  • 采芝堂集

    十六卷。明周益祥(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周益祥,字履吉,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末贡生。著有《潜颍》、《鹿草》、《摭星》、《锦襄》等集。此乃合编本。集中有《木铖》一卷、杂记时事、意在

  • 香奁四友传

    二卷。明陆奎章(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陆奎章,字子翰,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除武康知县,不乐簿书,乞改宁波教授,居常手不释卷。著《香奁四友传》,仿韩愈《毛颖传》而作。前后凡八篇,说理明白,遗辞高

  • 瓞园经说

    三卷。清宋绵初(详见《韩诗内传征》)撰。此书解释经义,以说《易》为最善。如谓自古言《易》者无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学,非大《易》之通义。又谓王辅嗣“忘象”之说,后代儒生以为一扫《易》学之榛芜,而开之大路

  • 重修安徽通志

    三百五十卷,附补遗十卷。清吴坤修等修,何绍基、杨沂孙等纂。吴坤修(1816-1872),字竹庄,江西新建人。监生,从戎积功,官至安徽布政使。好读书,喜为诗,刻有《半庙园丛书》三十种,著有《三耻斋诗集》

  • 榕城诗话

    三卷。清杭世骏(1696-1773)撰。杭世骏字大宗、号董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其生平详见《续方言》辞目。本书共三卷。前有作者“自序”、汪沅“序”及全祖望的“题词诗”。书中录述杭世骏在闽地的见闻,

  • 六经正误

    六卷。宋毛居正(生卒年不详)撰。居正字谊父(因字通,或作“义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其父毛晃,曾著《增注礼部韵略》、《禹贡指南》等书。居正继承家学,钻研六书。嘉定十六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被聘

  • 钦定军次实录

    一卷。清洪仁玕(1822-1864)撰。其生平详见《开国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辞目)。该书专录仁玕诗文,可称为宝制第二集。书前有刘忠、吴文彬等六人作序,书中诗主要是写辛酉年(1875年)春天,作者奉旨

  • 读道德经私记

    二卷。清汪缙(生卒年不详)撰。汪缙,字大绅,吴县(今江苏)人。乾隆贡生,通古文,游刃百家。著作除此书外,另有《汪子文录》。先人以《易》解《道德经》者,已有数家。汪缙亦以《易》释经。以“易”为“道”。他

  • 古韵谱

    二卷。清王念孙撰。王氏生平见“广雅疏证”。是书见于罗振玉所辑《高邮王氏遗书》。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十一亦存王念孙古韵分部说。王氏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古韵谱》按所分二十一部,分别辑录《诗经》、《楚辞》

  • 易象授蒙

    一卷。清胡翔瀛撰。翔瀛字峄阳,山东即墨人。康熙时贡生。此书由作者自序,胡氏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皆与日常生活相关,是修己治人之道。此书是为家塾训蒙之书,仅取六十四象以示易学之门径,文中间或附有其于洛闽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