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名字解诂

春秋名字解诂

二卷。清王引之(详见《经义述闻》)撰。王引之是清代著名经学家,精通小学。他用小学说经,用小学校经,因声音以审文字,因文字以察训诂,往往见解独到。他认为训诂的关键在于声音而不在于文字,声音相近往往文义相近。《春秋名字解诂》就以上述方法对《春秋》经传中的人名加以考证。他将名字按音韵加以排比,考察声音训诂相通的部分,归纳出五体、六例进行验证。上卷列诂训,共一百五十五条;名物分为下卷,共一百三十三条。该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收入《经义述闻》。

猜你喜欢

  • 尚书小夏侯章句

    一卷。汉夏侯建撰,清马国翰辑。夏侯建字长卿,东平(今属山东省)人,乃夏侯胜从父之子,生卒年不详。建从夏侯胜和欧阳高学习《今文尚书》,称“小夏侯”。宣帝时为博士,其今文《尚书》学称“小夏侯学”。其著作已

  • 小山词校记

    一卷。清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生平事迹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辞条。孝臧得赵氏星凤阁藏明抄本晏几道《小山词》,以校毛氏汲古阁本,择善而从。既以刊行,复撰校记于后。除用毛本外,参以汪大钧

  • 祈嗣真诠

    无卷数。明袁黄(详见《皇都水利》条)撰。袁黄平时持功过格甚谨,乡里称为“愿人”。此书共十门,即改过第一,积善第二,聚精第三,养气第四,存神第五,和室第六,知时第七,成胎第八,治病第九,祈祷第十,杂引常

  • 毛诗述正

    二十八卷。清张其焕撰。其焕字柏龄,湖南长沙人。生平及事迹均无考。是编体例严谨有序。征引浩博有据。诗文之下,首列辑诂一门以训诂名物。次列汇说,广泛采录旧说以疏解诗意。再列微辞,从字面文义入手推求古人之微

  • 子略目录

    四卷。南宋高似孙著。高似孙(约1154-1212),字续古,号疏寮,余姚(今属浙江)人,目录学家。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历官校书郎,知处州。任职期间,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这样一个品行不足为道

  • 选巷丛谈

    二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是作者居住在扬州小牛录巷时收集、摘录而成,因小牛录巷距文选楼很近,所以作者为此书命名为《选巷丛谈》。全书没有一定体例,记载考证内容较杂,其中记载清代学者阮元的轶事较多,还有一些

  • 读书日记

    六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分“记疑”五卷,“冷语”一卷。此书原本“记疑”二十四卷,“冷语”五卷,后经人删定而成《读书日记》六卷。全书尊奉程朱一派理学,抨击陆王学说

  • 读说文解字小笺

    四卷。清梁运昌(生卒年不详)撰。运昌字叔曼,一字缦云,号行泉,长乐(今属福建)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嘉庆七年(1802)从同年陈诗庭见钱大昕《读说文法》,便推而广之

  • 璧水群英待问会元选要

    八十二卷。宋刘达可编,元华亭沈子淮选,宁州查仲孺、吴江徐珩批点。皆不知其生平事略。其书为太学诸生答策而编。所以名曰“璧水群英待问”。全书分十六门。每门之外分二例。一曰名流举业。又分为立意发端、稽古伟议

  • 圣贤像赞

    六卷。清吴高增(生卒年不详)撰。吴高增,字敬斋,嘉兴县(今属浙江)人。官山阴训导。该《圣贤像赞》勒成于乾隆十七(1753)年,共六卷,收像八十四幅,圣像摹自吴道子本,诸贤像则为山阴陆振宗所绘,像之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