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施南府志

施南府志

①三十卷,首一卷,清王协梦修,罗德崑纂。王协梦,江西新建人,进士,官施南知府。罗德崑,字子峰,湖北兴国人,举人,官训导。按施南,汉时南郡,康宋时名施州,明置施州卫,清改为恩施县,后升施南府。乾隆元年(1736)改十五土司为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四县,建始自菱州府属,领六县。郡志前名卫志,创修于明景泰时佥事沈庆,自天顺时教授高情免继修,至清州人王封镇止,共八人继修,俱无传本。乾隆二十一年(1756),训导宋鳌纂《施南府志》,四十二年(1777),训导李宗汾续辑,两书均未刊。道光间王协梦知府事,搜求旧志,恩施志有刻本,建始志仅有钞本,来凤县有志而毁于兵,余县向无志乘。训导罗德崑辑府志稿,以宋、李二书为底本而增益,详于往昔,略于近时。王协梦檄各县遴选诸生,广为采访,开局编纂,罗德崑主其事,遂成志。《施南府志》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共三十卷首一卷,分疆域、建置、典礼、食货、武备、官师、选举、人物、艺文、杂志十纲。凡郡县志必详沿革,施南郡之沿革难于各郡县,自唐宋以来已有土司,《宋史》有施州徼外蛮列传,而西南溪卫诸蛮传中,间有涉及施南州,宋、李志稿,遂将传中诸峒长事,杂然引入,每多讹谬之处,此编悉更正。分门别类,援古证今,使郡与山川形胜、政治习俗,得以传世。② 三十卷,首一卷,清松林、周庆榕修,何远鉴等纂。松林,字茂亭,满洲正蓝旗人,官学生,官施南知府。周庆榕,字荫南,河南祥符人,军功,继任知府。何远鉴,字葆山,湖北来凤人,举人,官嘉鱼教谕。府志自道光十四年(1834)知府王协梦修,历三十余年,松林知府事,延何远鉴等重加补辑,未成去任,周庆榕继之,于同治十年(1871)书成。《施南府志》同治十年刻本。共三十卷首一卷,分天文志、地舆志、建置志、学校志、典礼志、食货志、武备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十二纲。此志立天文一门,附星野、祲祥,形胜、沿革附地舆,各以类从,较为清晰。学校包罗甚广,一郡之典章文物,及所领各县人文盛衰,土习醇醨,由此观之,此编立学校一门,附庙制、学田、宾兴、义学等类,食货志中,户口、物产、田赋、杂税,武备志中,营制、饷额,历时已久,间有改易。兵事类经咸同间兵燹,不同于前志较多,此编勤加采访,参以各县志乘,据实补入。官师志改政绩,土司、选举志增保荐、世袭,以时移事异,政制攸殊,人物志中增寿考、畸行,是王志所无,他志常有。艺文志先诗后文,少有增加。此志以王志为根据,应因者因,应益者益,郡与县事实,其信而有征者,皆博采详载。

猜你喜欢

  • 禹贡图说

    四卷。清周之翰撰。周之翰字翙廷,湖北广济人,诸生。本书是周之翰为授徒而作,不依经文,专门解说地理,所说凡冀州二十六条,兖州九条,青州十一条,徐州十四条,扬州八条、荆州十四条,豫州十五条,梁州二十条,雍

  • 火龙神器阵法

    不分卷。明焦玉撰。焦玉无史传,始末不详。此书序题明永乐十年(1412),然书中杂有其后的内容,为后人所增益,亦未为可知。此书分总论、火器、火药三部分。总论论述火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大略言应利用地形、气

  • 崇川咫闻录

    十二卷。清徐缙、杨廷撰同辑。通州,宋代为崇州,又名崇川,至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直隶州,泰兴、如皋、海门乡隶属之。此篇沿用古名崇川,名咫闻录,意为逊于志。以十七录一表而志,踵于乾隆志之后。全书共

  • 退补斋诗存

    十六卷。清胡凤丹(1823-1890)撰。胡凤丹,字齐飞,号月樵,永康(今浙江)人。此集凡诗十六卷。卷一为古乐府三十九首,卷二为古乐府三十一首,卷三为古体诗四十一首,卷四为古体诗二十九首,卷五为古体诗

  • 蒋说

    二卷。清蒋超(详见《峨嵋山志》)撰。作者以自己的姓氏来命名所著之说。本书分门别类杂记作者的耳闻目见,亲身经历,并附认自己的看法,并并就某些问题发表议论。内容阐述鬼怪佛学,认为儒童菩萨合而化生儒家鼻祖孔

  • 达斋书说

    一卷。清俞樾(1821-1907年)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代著名学者,道光三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治学宗法王氏父子,所治经、子、小学,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

  • 拜经日记

    又名拜经堂日记,十二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一字西成,号拜经,一号用中,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臧玉琳曾孙。臧庸继承家学,又师事卢文弨,还曾在苏州从钱辛楣、王

  • 周易周氏义疏

    一卷。辑佚书,陈周弘正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周弘正字思行,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官至尚书右仆射,谥简子。其事见于《陈书》本传。周氏义疏即其《易》注也。《陈书》本传称,周氏《周易讲疏》十

  • 八代文钞

    不分卷。明李宾(生卒年未详)编。李宾字烟客,山东梁山人。本书首列文家姓氏,起屈原至明钟惺,共九十二人。别无卷目。序云:“文之为物,善行而数变。东西京而下,由晋、唐历宋迄明,宗工钜匠,在在可数。暇日遴撮

  • 太玄

    见《太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