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忠集

文忠集

① 二百卷。宋周必大(1126-1204)撰。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原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教授建康府。孝宗时,除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后任参知政事、枢密使。淳熙十四年(1187),拜右丞相。因劾出判潭州。庆元元年(1195),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必大一生著述繁富,多达八十一种。《文忠集》即史所称《平园集》,为开禧中,其子纶所手订。其中,《省斋文稿》四十卷、《平原续稿四十卷、《省斋别稿》十卷、《词科旧稿》三卷、《掖垣类稿》七卷、《玉堂类稿》二十卷、《政府应制稿》一卷、历官表奏十二卷、奏议十二卷、奉诏录七卷、《承明集》十卷、《辛己亲征录》一卷、《龙飞录》一卷、《归庐陵日记》一卷、《闲居录》一卷、《泛舟游山录》三卷、《乾道庚寅奏事录》一卷、《壬辰南归录》一卷、《思陵录》一卷、《玉堂杂记》三卷、《二老堂诗话》二卷、《二老堂杂志》五卷、《唐昌玉芷辨证》一卷、近体乐府一卷、书稿三卷、劄子十一卷、小简一卷、年谱一卷,计二百卷。又以祭文、行状、谥诰、神道碑等别为《附录》四卷而终。有《四库全书》本和《宋庐陵四忠集》本。② 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四岁丧父,母郑氏亲教之,家贫,以荻画地学字,聪颖过人,读书则成诵。天圣八年(1030)举进士甲科,入京为馆阁校勘。庆历初,范仲淹被宰相吕夷简贬官,他与尹洙等不服,上疏直谏。亦被贬,出知滁州,徙扬州、颖州。嘉祐年间,加龙图阁学士,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嘉祐五年(1060)任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与韩琦同辅朝政。神宗时,因与王安石不合,反对新法,以太子少师致仕。熙宁四年(1071)退职,次年卒,谥文忠。欧阳修初学于尹洙,与梅尧臣、苏舜钦等倡导古文,“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苏轼居士集序》)以他自己的创作实绩与政治地位,成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完成了宋初柳开、穆修等提出的古文运动的未竟之业,使杨亿、刘筠的“西昆体”从此一蹶不振。欧阳修主张“明道”、“致用”,既强调道是文的核心,又认识到道与文的区别。他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又说:“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纠正了宋初古文家重道轻文或道即此文的偏颇。他一生嗜学,著述颇多,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文“遍行海内”。其史学成就卓著,修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雄健清新,其词和婉深挚。此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六一词》一卷,《六一诗话》一卷及《毛诗新义》、《集古录》、《归田录》等。其散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至今为人传诵,视为名篇。他平生奖掖后进,汲引唯恐不及,当时的名臣贤士,如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梅尧臣等,都得其赏识,推荐或重用。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乃“《集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鹤一双也”。《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由周必大编。有《四库全书》本。③ 六卷。元王结(1275- 1336)撰。结字仪伯。定兴(今属河北)人。仁宗在潜邸时,以荐充宿卫。及继位,迁集贤直学士。后累官中书左丞。谥文忠。《元史》本传称结有集十五卷。久佚。今《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诗一百三十四首,诗余十三首,编为三卷;杂文九首为一卷;问答五首为一卷;善俗要义三十三条为一卷。共六卷。“诗多古体,大抵春容和平,无钩棘之态。文亦明白畅达,不涉雕华。”(《四库全书总目》)另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丁氏八千卷楼黑格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孜堂文集

    二卷。清张烈(1623年-1686年)撰。张烈字武承。顺天大兴人。少聪颖,读书数行并下,潜心理学。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内阁中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改翰林院编修,参修

  • 读通鉴纲目条记

    三卷。清李述来撰。述来字绍仔,武进(今属江苏)人,侨籍仁和,为阮元视学浙江时所取士。朱子《纲目》非自成之书,其间抵牾自有之。述来少涉《纲目》,所见诸本如御批通鉴纲目本,元本,明正德本,嘉靖本,万历本,

  • 温江县志

    ①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徐文贲等纂修。徐文贲,字十樵,邑人,拔贡。考温江县志,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王瑚曾纂修,五十八年(1719)鲁应才再修,乾隆十六年(1751)县令冯中存重加补纂,然为书仅四

  • 四书明儒大全精义

    无卷数。清汤传榘撰。汤传榘字子方,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是书尊崇朱熹,虽遍采诸家,而引《读书录》、《困知记》、《居业录》数书最多。自言“尝博涉于先儒之义,每览一编,辄举其有发明者,分章撰录。积二

  • 正俗备用字解

    四卷。清王兆琛(生卒年不详)撰。兆琛原名兆玺,字叔玉,号献甫,又号西舶,福山(今属山东)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山西巡抚。是书取通用字,分别正俗,解释音义,依《康熙字

  • 天门县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胡翼修,章镳纂。胡翼,字筠亭,安徽歙县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官天门知县。章镳,字励堂,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进士,官应城知县。景陵县西有天

  • 祝赵始末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祝孝廉庠,屡为邑绅赵士锦所侮,自缢而死。后赖牧斋、稼轩召集诸生会议,为此事平反。现有瞿氏菰村渔父抄本、旧抄本及《虞阳说苑》甲编本。

  • 春王正月考

    二卷。张以宁(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

  • 责备余谈

    二卷,明方鹏撰。方鹏,字时举,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卿,著有《责备余谈》、《续观感录》、《昆山人物志》、《矫亭存稿》等书。《责备余谈》一书杂取为世所称道的古人行事,而摘除其瑕疵之处,因以成书。方鹏

  • 吕氏春秋

    二十六卷。相传为秦吕不韦(?-前235年)撰。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吕氏春秋》有二十六篇。今本凡十二纪、八览、六论:纪所统子目、六十一、览所统子目六十三、论所统子目三十六,实一百六十篇。另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