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和堂集
八卷。明许孚远(1535-1604)撰。许孚远,字孟中,浙江德清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迹载《明史》儒林传。许孚远之学出于唐枢。冯以吾、刘宗周、丁元荐传其所学,皆能有所树立。是集前有叶向高序,盖万历二十二年(1594)许孚远为福建巡抚时所刊。每卷之首空其次序,未镌刻版心号数,计有序一卷,记一卷,杂著一卷,书一卷,疏二卷,公移二卷。其文多为牍之属,亦有来往应酬的文字,但均较平衍,成就不高。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八卷。明许孚远(1535-1604)撰。许孚远,字孟中,浙江德清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迹载《明史》儒林传。许孚远之学出于唐枢。冯以吾、刘宗周、丁元荐传其所学,皆能有所树立。是集前有叶向高序,盖万历二十二年(1594)许孚远为福建巡抚时所刊。每卷之首空其次序,未镌刻版心号数,计有序一卷,记一卷,杂著一卷,书一卷,疏二卷,公移二卷。其文多为牍之属,亦有来往应酬的文字,但均较平衍,成就不高。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①十卷,清陶耀纂修。陶耀,浙江秀水(今属嘉兴县)人,拔贡出身,康熙年间任弋阳知县。其县志,在明代有万历、崇祯二志,后未再修,至清康熙年间,陶耀开局续修县志时,崇祯志仅搜觅到一本,但篇章虫蚀,字已不可辨
三卷。清黄以周(详见《礼书通故》)撰。此书实即《礼说》之初稿。《礼说》共计七十五篇,此书仅四十四篇。但此书中有六篇是《礼说》中没有的:《五门》、《九拜》、《立马从马》、《六尊》、《冕弁服》、《慈母服》
不分卷。清方观承撰。方观承,安徽桐城县人。由监生补内阁中书,历官浙江巡抚、直隶总督。是书第一册为奏议、凡例、条规、顺天府所属州县义仓图,第二册为保定、正定二府,第三册为河间天津二府,第四册为顺德、广平
一卷。清马国翰辑。马国翰生卒年及事迹未详。该书仅十九条,书内容为谈论帝王应运兴起,持五德转移、天人感应之说,实为荒诞不经。其书称:君以何运而称王则天以相应物象感应,并且人民的相貌也具备相应的五行特征。
四十九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郁甫,江苏宝应(今江苏宝应县)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少与刘台拱齐名。性方正,人不敢以私心求之。家居,财足以自给,而常周济乡亲百姓,从
六卷。明贾必选撰。必选字直生,上元(今江苏江宁)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官户部主事,因替人辩冤被贬谪外地,不久升南京工部郎中。他解《易》以数为本,对《河图》、《洛书》之异同、先天后天之分别、
①十一卷。明沈惟炳纂修。沈惟炳,号炎洲,湖北孝感人,万历进士,历官香河县知县、通政史、工部侍郎、吏部左侍郎。香河旧无县志,沈惟炳任知县后,以前县令沈万钶辑县志稿为底本,参证府志及邻县志乘,并广征杂记,
一卷,又考一卷。清戚学标撰。戚氏生平著述,见《汉学谐声》。戚氏以为大徐工篆法,小徐长引据,于古音皆未之究,故偏主会意,谬云六书之中形声最浅末,又谓鄙近传写多妄加声字。然而小徐《通释》尚多存疑,大徐任意
① 四卷。《词》一卷。清储国钧(约康熙、乾隆年间在世)撰。储国钧字长源,江苏宜兴人。他博览强记,能文章。尤喜为诗,科场屡试不第,乃浪游山水。晚年复精词律。有《一壑风烟集》、《抱碧斋集》等。是书内容卷一
四十卷。明邹迪光撰。迪光字彦吉,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生平详见《郁仪楼集》条)。是集前有万历三十三年(1608)自序,称:“自《郁仪楼集》出后,更四载而得诗千七十六首,文一百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