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戴静斋遗书二种

戴静斋遗书二种

二卷。清戴清(1762-1827)撰。戴清字静斋,先世为休宁(今安徽芜湖)人,后迁居江苏仪征。戴清天资异常聪慧。他少时读《国语》,便沉溺书中,如痴如醉。一生对地理之学研究颇深,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著有《四书典故考辨》十二卷。汉代经学家说经,喜欢引用历史典故进行解说,而宋代经学家认为用典故说经,容易使内容空乏,便视之为粗劣之举,是不可循之法。戴清则兼用汉、宋经学家之法,运用历史事实和先儒注疏说经,效果特佳。戴清认为《四书》中地名引用沿袭之误常有发生,便搜集史书地理志及地学典籍,注疏考校《四书》地名,纠证其错误,考证确凿有据,令人信服。如孔子从鲁国出发,到达过卫国,从宋国出发到陈。孟子从邹出发,到梁,从齐国出发到滕。以及鲁太师挚逃齐,二饭乐师干逃楚,三饭乐师缭逃蔡,四饭乐师缺逃秦,所到之处,一一作了详细考证,并与今名进行比照。校证了朱熹《集注》中的错误。又著《群经释地》十卷。此书是在阎若璩《四书释地》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其分卷按书划分,即《尚书》、《诗经》、《周礼》、《礼记》、《左传》、《穀梁》、《公羊》、《尔雅》、《论语》、《孟子》各一卷,其他诸经的考释则附于后。戴氏同乡刘文淇对二书推崇倍至,并对其注释作了补充,然后编为两卷,刊刻行世。戴清还著有《双柑草堂古今体诗》八卷、《古文》二卷、《骈体文》二卷、《经史管见》四卷,《史汇》、《说苑》、《新序》正误各一卷,《辨韵》三卷,《太氏兵法集证》二卷。上述著作均散佚不传。刊行于世仅有《戴静斋遗书二种》。其目录:清戴清撰《四书典故考辨》一卷、《群经释地》一卷。有清道光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赐闲堂集

    四十卷。明申时行(1534-1614)撰。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一,授编修,万历中,累官吏部尚书,继张四维为首相,谥文定。著有《书经讲义会编》。是

  • 天机书

    见《天机素书》。

  • 桧亭集

    九卷。元丁复撰。复字仲容。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不求仕进,放情诗酒,浪迹江淮。晚年卜居金陵城北。平生所著甚多,但脱稿即弃,因而多散佚。其婿饶介之及门人李谨之各据所得搜辑成帙。介之所编称集,谨

  • 神农本草

    见《神农本草经》。

  • 才兹经说

    二卷。清末王兆芳撰。兆芳字漱六,江苏崇川人,生卒年不详。曾就学南菁书院,为经学家黄以周的高足弟子。治经尤长于三礼。篇名“才兹”,取草木初生滋益之义。此书解经,不乏佳作。如“说稽古”,融会贾逵、马融、郑

  • 毛诗申郑义

    一卷。三国魏王基撰,清黄奭辑。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今属山东)人。官中书侍郎,征南将军都督荆州军事。受业于郑玄。时东海经学家王肃曾遍著群经,唯不喜郑玄学,改易郑玄旧说,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和郑玄

  • 蒙古律例

    十二卷。清理藩院奉敕修。是书卷一为官衔,共二十四条,包括公主之子、亲王子弟给予职衔、元帝子孙皆为台吉,其臣后裔为塔布囊等,卷二为户口差徭,共二十一条,包括外藩蒙古三年一次比丁、外藩蒙古不准卖与内地旗人

  • 经典释文考证札记

    一卷。钱馥(见《卢本经典释文校记》条)撰。此书就“卢本”详作考证。列有:《序录》一条、《周易音义》二条、《毛诗音义》二条、《周礼音义》二条、《仪礼音义》一条、《礼记音义》三条、《春秋左氏音义》七条、《

  • 瑯琊漫钞

    一卷。明文林(1445-1499)撰。文林字宗儒,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历太仆寺丞,建言时政十四事,告病归。后复出为温州府知府,卒于官。文林文学该博,精通易数及卜筮之说。此书

  • 紫微杂记

    见《紫微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