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戴静斋遗书二种

戴静斋遗书二种

二卷。清戴清(1762-1827)撰。戴清字静斋,先世为休宁(今安徽芜湖)人,后迁居江苏仪征。戴清天资异常聪慧。他少时读《国语》,便沉溺书中,如痴如醉。一生对地理之学研究颇深,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著有《四书典故考辨》十二卷。汉代经学家说经,喜欢引用历史典故进行解说,而宋代经学家认为用典故说经,容易使内容空乏,便视之为粗劣之举,是不可循之法。戴清则兼用汉、宋经学家之法,运用历史事实和先儒注疏说经,效果特佳。戴清认为《四书》中地名引用沿袭之误常有发生,便搜集史书地理志及地学典籍,注疏考校《四书》地名,纠证其错误,考证确凿有据,令人信服。如孔子从鲁国出发,到达过卫国,从宋国出发到陈。孟子从邹出发,到梁,从齐国出发到滕。以及鲁太师挚逃齐,二饭乐师干逃楚,三饭乐师缭逃蔡,四饭乐师缺逃秦,所到之处,一一作了详细考证,并与今名进行比照。校证了朱熹《集注》中的错误。又著《群经释地》十卷。此书是在阎若璩《四书释地》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其分卷按书划分,即《尚书》、《诗经》、《周礼》、《礼记》、《左传》、《穀梁》、《公羊》、《尔雅》、《论语》、《孟子》各一卷,其他诸经的考释则附于后。戴氏同乡刘文淇对二书推崇倍至,并对其注释作了补充,然后编为两卷,刊刻行世。戴清还著有《双柑草堂古今体诗》八卷、《古文》二卷、《骈体文》二卷、《经史管见》四卷,《史汇》、《说苑》、《新序》正误各一卷,《辨韵》三卷,《太氏兵法集证》二卷。上述著作均散佚不传。刊行于世仅有《戴静斋遗书二种》。其目录:清戴清撰《四书典故考辨》一卷、《群经释地》一卷。有清道光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困学纂言

    六卷。明李栻(生卒年不详)撰。李栻,字孟敬,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此书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李栻为肥乡知县时所刊。共六卷,分十二门,即:曰

  • 东林同难录

    一卷。清缪敬持(生卒年不详)撰。敬持江苏江阴人。明朝天启年间,宦官把持朝政,东林党诸多俊杰被难。其后人辑有《同难录》,桐城左氏刻之。康熙七年(1668年),敬持订补其缺,重新刻印。现有江阴耕学草堂重刊

  • 斩鬼传

    清刘璋(1667-?)撰。刘璋字子堂,号介符,别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中举人,雍正元年到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任县令四年,政声极佳。刘璋平生著述较多,除《斩鬼传》外,

  • 奇姓通

    十四卷。明夏树芳(生卒年不详)撰。夏淑芳著有《栖真志》。本书将杨慎所编的《希姓纪录》未收录的,自上古至明,那些不常见的姓氏,分韵编次。对于复姓另列一编附于书后。其内容体例则往往疏舛。如广韵东字下所收古

  • 孝经中契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是书引《路史》“孔子见孝经文成而天道立,乃斋以白之天,则玄云涌北极,紫宫开北门,角亢星北落司命。天使书题,号云孝经篇目。玄神辰裔,某知元命,使阳衢乘此麟,下告

  • 经韵楼丛书

    九种,一百一十卷。清段玉裁撰。经韵楼为段氏书室名。该丛书收《经韵楼集》十二卷、《仪礼汉读考》一卷、《古文尚书撰异》一卷、《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三十卷、《周礼汉读考》六卷、《春秋左氏古经》十二卷附《五十

  • 七子诗选

    十四卷。清沈德潜(1673-1769)编选。(生平见《古诗源》条)沈德潜晚年选编其门下士吴地七人之诗成此书。其中有:王鸣盛《耕养斋集》二卷,吴泰来《古香堂集》二卷,王昶《履二斋集》二卷,黄文莲《听雨斋

  • 老子本义

    二卷。清魏源(详见《书古微》)撰。前人注释《老子》者,从战国时韩非、汉河上公、唐傅奕、宋王雱、吕惠卿、苏子由、明焦竑、至清李贽等诸家,各家身处时代不同,注释旨意各异。所述或以刑家言,或引《庄》释《老》

  • 毛氏残书三种

    无卷数。清毛羽宸(生卒年仕履不详)撰。《毛氏残书三种》原本没题书名,也无序跋和目录。此书共分三部。其一论述理学部,多谈心性。其二论述儒学部,多考证名物典制。其三论述史学部,即史评。全书内容不止于此,书

  • 中庸篇义

    一卷。马其昶(详见《大学谊诂》)撰。是书以《朱子章句》为主,兼采郑康成、孔沖远之说,间下己见。每段后有总解,融贯一节之意。大抵对三家之说,各取所长,不墨守成规,期达经旨。义取丰实,语删枝蔓。其释“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