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忻州志

忻州志

①六卷。清周人龙原本,窦谷邃增订。窦谷邃,河南柘城县人,出身举人,乾隆九年(1744)由应州知州升任忻州直隶州知州。旧志修于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州杨维获。历一百五十余年而有此本。此本原为前牧津门周人龙修,周人龙升任他所后,潞安李司马摄篆谋授剞劂,则未果。窦谷邃掌知州后,以周人龙稿本为蓝本,广搜博咨,删繁而补缺,遂成此志。《忻州志》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此志全编所述,为本州一域之事。所属二县,仅于沿革绘图中,略为识别,其余均未编录,殊乖于直隶州志体例。此外,各类所述亦有混淆不清处,如山川目中,记载了赤石谷、薛云谷等,而赤石谷,薛云谷应入关隘。而关隘中则记载白马山、云中山等,使人读之,山、谷不分之感。②四十二卷。清方戊昌修,方渊如纂。方戍昌,河南杞县人,祖籍安徽桐城县人。咸丰十年(1860)恩贡,因军功保举知县,历任曲沃、潞城、闻喜、河津、临晋、阳曲知县。光绪四年(1878),升补忻州知州。方渊如字深甫,安徽桐城人,太学生。按忻州自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后,在乾隆十二年知州窦谷邃增订一次,其书仅六卷,较为简陋,而其所述仅限于本州,不涉及隶属二县。光绪四年,方戊昌掌忻州,适晋省檄文饬修州志,方戊昌见州志失修一百三十余年,于是聘前借补蒲县训导郝春龄、赵培元总司局事,并延请方渊如加以润色。历二年告竣。《忻州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全书四十二卷,分八类,为:舆地志:舆图,星野,疆域,沿革,形胜,山川附水利,古迹附坊表、丘墓,风俗附物产;建置志:城池,公廨,学校附书院、义学,武备附墩铺,乡都附集镇,驿传附铺递,关隘附堡寨、桥梁,寺观附养济院、义地;食货志:丁赋附仓储、税课;典礼志:祀典,坛庙,宾兴;官司志:职官,名宦;人物志:荐举,封爵,封赠附世职,笃行,文苑,科第附五贡,武科,贤良,仕籍附武阶、捐纳,忠烈,孝义,隐逸,列女(淑德、贞烈、孝妇、孝女、节孝);艺文志:艺文(奏议、赞辨、记序、传跋、碑志表、碣、诗、赋);杂志:灾祥,侨寓,附记,仙释。此编除增续外,对旧志应载而漏载者、一事而重复记述者、或应列此而载彼者,尚能详稽博采,补其缺略,删其繁芜,以趋详整,较旧志完备。唯各类载述,仍不涉及所属二县,仅在赋税、仓储二目中载列之,综观全编,有违州志体例。

猜你喜欢

  • 滨州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杨容盛修,杜等纂。杨容盛,吴县(今苏州)人,监生出身,康熙年间任滨州知州。《滨州州志》,明泰弘间有旧志二,一梓传,简编五六十页;一笔记,仅百页,极陋略。后皆散亡。万历十一年(1583

  • 通鉴纪事本末

    四十二卷,袁枢撰。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孝宗初,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后为礼部试官。乾道九年(1173),出为严州教授,在此期间,编纂成

  • 杲堂文钞

    六卷。《诗钞》七卷。清李邺嗣(1622-1680)撰。李邺嗣,原名文允,字杲堂(一字邺嗣),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顺治诸生,年十二、三能诗,有秀句。后受父亲牵连,下狱。自此绝意人世,借诗酒,以寄情

  • 忆云词

    四卷。清项鸿祚(1798-1835)撰。项鸿祚字莲生,后更名廷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一生仕途坎坷,两次应进士试不第。项鸿祚论词,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言由意生,声由言成,

  • 西游录

    一卷。元耶律楚材撰。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辽东丹王突欲之后,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是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1218年他追随成吉思汗西

  • 范孙古近体诗存稿

    三卷。严修(1860-1929)撰。严修,字范孙。原籍浙江慈溪,生于河北三河。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学部左侍郎、度支大臣。曾力主废科举,兴办教育。1904年赴日考察回国后创办天津敬业中学。辛亥

  • 古文尚书謄言

    一卷。清洪良品撰。此书作于《古文尚书辨惑》、《释难》、《析疑》三书之后,故名“謄言”。此书可能是洪良品的门人萨廉官国子祭酒时,以“孔传二十五篇古文与孔疏二十四篇真伪辨”命题课士,而把答卷交洪良品评阅,

  • 哲川诗草

    一卷。清希浚撰。生卒年未详。希浚姓爱新觉罗氏,字哲川,号彖庵,满洲正红旗礼烈亲王后裔,礼恭亲王之孙。希浚以应封宗室,得应嘉庆十二年(1807)乡试中式。少多病,与其兄皆早卒。此集有鲍桂星序,桂星乃希浚

  • 汉书注考证

    一卷。清何若瑶撰。何若瑶,字石卿、广东番禺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卒年六十岁。《汉书注考证》卷首有他的自序。他撰此书目的在考证《汉书》旧注。如《景帝纪》“禁马高五尺九寸”,而《昭帝纪》中

  • 文章缘起

    一卷。梁任昉(460-508)撰。(任昉生平详见《述异记》辞目)。本书曾收入《文学津梁》等丛书,流传较广。《梁书·任昉传》称“昉所著文章数十万言”,但未提到《文章缘起》。考《隋书·经籍志》载任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