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张司业集

张司业集

八卷。唐张籍(766-830)撰。张籍字文昌,世称张司业,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和州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人。贞元进士,诗人,官至水部郎中、国子司业。博学有识,善于文,晚年与韩愈齐名,世称“韩张”。著有《张司业集》。张籍继承了《诗经》、汉乐府以至盛唐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在文艺观点和文学主张上和白居易志同道合。其诗深衷浅貌,语短情长,耐人咀嚼,形成一种精悍警策、简朴清淳的独特风格,卓然于韩白之外自成大家,开晚唐之一派。关于张籍作品,生前未编刊成集,后经唐季五代战乱,大部分已散失。张洎花费二十多年时间,辑得张籍诗歌四百余首,编为十二卷,名曰《木铎集》。张洎《张司业集序》称:“自皇朝多故,荐经离乱,公之遗作,十不存一。予自丙午岁迨乙丑岁,相次缉缀,仅得四百余篇,藏之箧笥。余则更俟博访,以广其遗阙云尔。”南宋末,汤中就家藏元丰八年(1085)写本,参考他本,校定为《张司业集》,共八卷,附录一卷,由魏峻于平江刻版印行。此本为明万历中和州张尚儒与张孝祥于湖集合刻而成。尚儒称购得河中刘侍御本,又参以朱兰嵎太史金陵刊本,得诗四百四十九首,并录与韩昌黎书二首,订为八卷。可知并非张洎、汤中之旧。但其数不甚相远,似乎无所散佚。明正德十年(1515),刘成德得常明伦录本,复为编次,共三百九十三首。今传明嘉靖间刻本《唐张司业集》八卷,收录诗歌四百五十余首,附张洎、刘成德序。刘成德《唐司业张籍诗集序》云:“按,《唐史》云有集七卷。不传。”后《四部丛刊》曾据此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以此为底本,参照现存各本,细加校点删补,编成《张籍诗集》,共八卷,诗四百七十八首,逸句一条,联句六首,附录二项(张籍书二首,他人序跋三则),为目前最完善的张籍作品集。北京图书馆还藏有宋刻《张文昌文集》一-四卷残本,陆贻典跋影抄本,黄丕烈跋旧折八卷本。

猜你喜欢

  •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言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忆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 缶庐诗

    四卷。清吴俊(1818-?)撰。作者介绍见《缶庐别存》。此集收吴俊之诗俊诗清远闲放,超然尘寰之外。如《自题松石间独坐小像诗》,胸襟超迈。自序云:“私读古人诗仿为之,如盲人索途,不知东西南朔,积久成帙。

  • 莘县乡土志

    不分卷。清周郑表、汪锡康修,孔广文纂。周郑表,光绪末年任莘县知县。汪锡康光绪末年继任周郑表为知县。孔广文字翼轩,县训导。周郑表宰莘县,锐意修志,督催士绅依例采录,延儒学训导孔广文编纂,甫竣,周郑表去职

  • 吴氏一家稿

    十八种,八十三卷。清吴清鹏编。吴清鹏字程九,号西穀,嘉庆年间进士,由翰林历官御史、顺天府府丞。是书汇辑其父子兄弟叔侄多人诗文稿而成,以其父吴锡麒所撰最多,如《有正味斋诗集》十二卷、《有正味斋骈体文》二

  • 周易悬象

    八卷。清黄元御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昌邑人。早为诸生,因庸医误用药而损害了他的眼睛,于是发愤学医。对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都有注释,总有数十万言。大抵自命非凡,

  • 绥寇纪略补遗

    三卷。清吴伟业撰。吴伟业,见《绥寇纪略》条。其书于康熙十三年初刻成书(时称邹氏本,即为明逸民邹式金刊刻)时,仅存十二卷。嘉庆九年(1804年),张海鹏从萧子山处,获得吴伟业所遗手稿三卷,大喜过望,认为

  • 若庵集

    五卷。清程庭(约1722年前后在世)撰。程庭,字且硕,号若庵,生卒年均不详。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本集有文一卷、诗一卷、词一卷、《停骖随笔》一卷,收康熙五十二(1713)年程庭至京师祭祀祈福时的日记

  • 何劭公论语义

    一卷。清俞樾(详见《论语郑义》)撰。樾认为何劭公《论语注》亡佚已久,凡拾遗补缺者,只以《春秋》说《论语》而对何注无征。樾乃取《公羊解诂》中引《论语》处以存何义。是书与樾所撰的《论语郑义》体例相同,但所

  • 困学录集粹

    八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摹仿《读书录》、《居业录》二书体例,前六卷是作者各个时期在性理学说上的心得、笔记,第一、二卷题名为“河干公余”,第三、四、五卷题名为“闽署公余”,第七卷以下则是作者

  • 柞蚕汇志

    一卷。清董元亮(生卒年不详)撰。董元亮,字季友,福建人。光绪末年曾在东北为官,当时的浙江巡抚增韫调他到浙江做劝业道,推广柞蚕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柞蚕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董元亮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