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脉诀
见《崔真人脉诀》。
见《崔真人脉诀》。
一卷。清陶绍曾(生卒年不详)撰。陶绍曾字仲甫,号微庵,安化(今甘肃庆阳)人。陶宪曾之弟,补县学生员,二十五岁而卒。陶绍曾兄弟,少年有成,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其兄陶宪曾仿王念孙《读书杂志》,撰《灵华馆丛稿
无卷数。清朝李开先撰。李开先字传一,长寿人。与明朝嘉靖中太常寺卿李开先同名同姓,但并非一人。其易学受于乡人来知德(来知德虽然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但其授待诏则在万历三十年(1602),下距明
三卷。清鲍鼎撰。鲍鼎,丹徒(今江苏丹徒)人。钻研金石学,著有《墨厂金石三书》等。《春秋国名考释》对《春秋》经传中所见诸侯国名详加考订,有民国年间石印本。
不分卷。清王源(详见《或庵评春秋三传》)撰。王源曾评点《春秋》三传,名为《文章练要》,分为六宗百家,而以《左传》为六宗之首,《公羊传》、《穀梁传》为百家之首。后人将《左传评》抽出单行刻印,康熙时涟水人
六卷。清陆廷灿(生卒年不详)撰。陆廷灿字秋昭,号漫亭,江苏嘉定人。历任崇安知县,候补主事等职。陆廷灿居住南朔镇时,在槎溪上种菊数亩,友人王翠为绘艺菊图,当时许多人为之题咏,陆廷灿因而广征菊事,著有艺菊
一卷。关葆谦撰。葆谦字伯益,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有《新郑古器图录》二卷,已著录。此书所得汉石经残字共177字,其内容皆不见于诸家著录。葆谦的叙言对这些事实既无说明,而对其中哪一石可考定为属于哪一经,
八卷。清陈瑸(1656-1718)。陈瑸,海康(今广东省海康县)人,字文焕,号眉川,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浙闽总督。陈瑸为官清廉卓绝,康熙皇帝对他有“苦行老僧”之誉。陈瑸曾说“贪取一钱,即与百
一卷。作者不详。记载宋大臣吕颐浩事。《四库提要》考其当为颐浩后人所作。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一卷。清姚文田撰。文田字秋农,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此书共12则,据其自序云,此书作于由闽至粤的途中,“途中孤寂无事,因忆昔年学易而似有得者,分条诠次,每抵逆旅,则索
四卷。清相永清撰。相永清字海同,山东临淄人。作者认为“易之为书,象焉而已。读易而不玩其象,乌在其为读易”。故此书大旨在阐明易象。书中所引除《御纂周易折中》、来知德《周易集注》外,于汉魏古注、清代乾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