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册。明魏谦吉(生卒年不详)撰。谦吉字槐川,柏乡(今河北柏乡)人,嘉靖戊戌(1538)进士,历官兵部右侍郎,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该书《经义考》著录为二卷。书中不载经文,也不释全经,有所论说则分条胪列,而
一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潘曾纮编。焦竑曾从学于耿定向,又与李贽是好友,因此思想观点也倍受他们的影响,尤其是李贽对焦竑的影响最深。李贽极力诋毁孔子,提出“非孔”的口号,因此焦竑在此书中,便极力
三十六卷,另一本三十二卷。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清沈德潜(详见《古诗源》条)选编。沈德潜自谓此书选诗本着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标准,唯祈合乎温柔敦厚之旨,所选诗作,俱近唐贤,不录徒辨浮华或直
一百六十卷。清王定安等撰。见《求关斋弟子记》条。是书前有两江总督魏光熹序,具言编纂经过。以下卷一至卷十为王制,内分子目为制诏、德音、圣制、功令,卷十一、十二为沿革,内分子目历代淮鹾才略上下,卷十三至二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王镛修,秦寅纂。王镛字闻达,河北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县)人。贡生出身,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单县知县。秦寅字东旭,济宁人,举人出身,名孝廉。单县志创修于明隆庆三年知县夏维藩,再修
不分卷。清丁彦臣藏。丁彦臣(1829-1873),字砚丞,又字筱农,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少有才略,穷居读书。投山东军。巡抚阎敬铭、丁宝祯皆雅重之。署山东省粮道。丁在浙西原以藏书著名,其藏书印记有八千
十卷。清李念慈(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李念慈,字屺瞻,号劬庵,泾阳(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直隶河间府推官。改新城知县。康熙十八(1679)荐举“博学鸿词”,未入
一卷。清袁定远撰。袁定远,里贯未详。本书乃作者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时所作。主要记述各朝铨政选举之法,即历朝选用官吏的制度。全书叙述较为简略,又有遗漏、失实之处。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多略而不叙;又谓明
一卷。清何应祺撰。生卒籍贯均未详。何应祺颇能作古文诗,笔不免平直。如《桂林杂感》:“摧我栋梁天喜乱,受他锋镝士何辜。”《诸将》:“事权果归一,或可待时清。”《咏史》:“国无强与弱,得人炽而昌。人无智与
一卷。清尤侗(生平详见《西堂全集》)撰。该编是尤侗篡修明史时,讨论之余,采其遗事,以备后人戒鉴,撰为乐府诗百首,兼有咏史之意。各篇以三字为题,如《朱家巷》、《鄱阳湖》等。其子尤珍注释详尽、周密。该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