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家礼

家礼

五卷。附录一卷。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著名理学家。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罗从彦。集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等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被视为理学正宗,对后世影响颇大。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弟子众多。毕生著述讲学,影响极大,为程朱学派(“闽学”、“考亭”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平生著述颇丰,除著有《家礼》外,还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本义》、《楚词集注》、《针考误》、《诗经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近思录》、《孝经刊误等》、《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家礼》载于朱熹《行状》,其序文被录于《朱子文集》,成书时间载于《朱子年谱》,其佚而复得始末为附录刊《家礼》之后,宋以来遵而用之,其为朱子所著,无有人疑。然清人王懋竤《白田杂著·家礼考》认为《家礼》是宋人假托朱熹之名。《四库全书总目》同意王懋竤之说,认为《家礼》所论与朱熹晚年观点不符。然早晚年观点不符乃属正常,不足为由。《宋史·艺文志》载为朱熹所撰颇为可信。朱熹《家礼》主记“冠”、“婚”、“丧”、“祭”诸礼,大抵自《仪礼》、《礼记》节录诠释,按类系事,事下为论辨,多引古事证之,进而为律例,以申法度,警示后人。《家礼》体例完备,内容详赡,为研究家礼有一定参考价值。《家礼》书成之后,经三山杨氏、上饶周氏之考订,流布于世,书中错误不少,因题作朱熹,学者驳正者少。明代文渊阁大学士邱浚《家礼仪节》,对《家礼》部分内容提出质疑,提出谬误数十条,自此以后,此类著作代不乏见。《家礼》版本有:汲古阁有宋刊本、孝慈堂目有宋板本、东湖丛记有宋刊纂图集注本、洪氏刊宋本、望三益斋刊本、日本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元刊本纂图集注、御尔台氏刊本、康熙辛巳(1701年)汪氏刊本、明邱文庄刊本、邓钟岳仿宋刊本(《四库全书》所著录本)。

猜你喜欢

  • 省庵法师语录

    二卷。清释宝贤(?-1729)编。宝贤为清鄮山阿育王寺沙门,俗姓时,字思齐,号省庵。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省庵法师”即是指释宝贤。宝贤少年甘蔬食,厌酒肉。后接触佛经,感念心净。梦观阿育王塔,发下供养

  • 六书分类

    十二卷。清傅世垚(生卒年不详)撰。世垚字宾石,归德(今河南商丘)人。此书分部完全依据梅膺祚《字汇》的体例,每字以小篆古文次于楷书之后。问题在于所列古文,不尽可靠,真伪莫辨,缺乏考证。《四库提要》据两江

  • 牖景录

    二卷。明徐三重(生卒年不详)撰。徐三重字伯同,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进士,官刑部三载,谢病归,家居四十余年。徐三重自幼嗜学,践履敦笃,以考亭为宗,嘉言懿行,远近奉为楷模。著有《庸斋日记》、《信古余

  • 易学启蒙翼传

    四卷。元胡一桂撰。宋朱熹曾作《周易本义》、《启蒙》,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又作《启蒙通释》以诲之,一桂更推阐而辨明之,故曰《翼传》。书前有胡一桂皇庆二年(1313年)序,称“去朱子才百余年,而承学浸失其真

  • 一溉堂诗集

    一卷。清金光耿(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金光耿,字介遵,另一说字觐文,江西婺源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初年诸生,《江南通志》记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此记载有误,因为金光耿的父亲金懋衡为明万历二

  • 拿破仑本纪

    四卷。英国洛加德撰,闽县林纾、仁和魏易合译。本书述法国拿破仑(Napoleon 1.)一生事迹。译文颇雅驯,旧译拿破仑传以此本最善。现存有京师学务处官书局校印本。

  • 杂诫

    一卷。明方孝孺(1357-1402)撰。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正学,宁海(今浙江省宁海县)人,宋濂弟子,以文章、理学著名。建文中,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燕王篡位后,以不肯起草登极诏书被杀,凡

  • 李濂医史

    见《医史》。

  • 春秋国都爵姓考

    一卷。补一卷。清陈鹏撰,曾钊补。陈鹏字鹿苹,嘉善(今浙江嘉善)人。曾钊字勉士,南海(今广东南海)人。清代学者顾栋高《春秋爵姓存灭表》分国按年编排,将有爵无姓者也杂载于其中,难于检索。陈鹏将春秋一百二十

  • 元史本证

    五十卷。清汪辉祖(1730-1807)撰。辉祖字焕曾,号龙庄、归庐,浙江萧山人。乾隆乙未(1775)进士,官湖南宁远县知县。著述颇多,计有三十多种,四百余卷。王宗炎《汪龙庄行状》称他“邃于史,尤留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