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宝应图经

宝应图经

六卷,首二卷。清刘宝楠撰。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县人。道光二十年进士,历任文安、宝坻、固安、元氏、三河等县知县。以治《论语》名世,著有《论语正义》、《文安坝工录》、《释谷》、《愈愚录》、《念楼集》、《宝应文征》、《宝应诗事》等。书以图为主,图之注即经。图经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自隋以来各州、邑皆撰有图经,宋代以前历代图经之著皆亡失,至宋代始改图经为志称。《宝应图经》为刘宝楠私家撰著,前后历时十四年,于道光三年稿竣。此志卷首为历代四境图、历代沿革表;卷一城邑;卷二疆域;卷三河渠、水利;卷四封建;卷五至六人物。此志《历代县境图》十四幅,其绘图技巧甚佳,标位准确,所注地名详尽,图文对照可见宝应历史演变之大势。《河渠》门目总结宝应县境内运河邗沟段十三次变迁,有裨于运河水利发展史的研究。该志有较高的历史地理学价值。有清道光三年(1823)稿本、清道光二十九年王国宾刻本、清光绪九年(1883)淮南书局刻本。

猜你喜欢

  • 楼溪集

    三十六卷。明崔廷槐(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廷槐字公祧。山东平度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四川佥事。据考,廷槐为官期间,所到之处,以兴文教、敦气节为目标,鼎力

  • 越缦堂诗话

    三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生平详见《白华绛柎阁诗集》辞目。是书论诗不标榜宗派,认为学诗之道必不能专一家限一代,凡规矩模拟者,必其才力薄弱,中无真诣。主张内有所蓄,同时广泛向前人学习

  • 陆氏世史钞

    六卷。明陆浚源撰。浚源字号不详,平湖(今属浙江)人。生卒事迹不详。自称陆贽二十九世孙。该书专记历史上陆姓之人事迹,并作为谱谍,考述世系。采陆氏人名见于正史者,共计120人。各录其史书本传,汇为一编。寓

  • 武林掌故丛编

    二十六集,一百八十六种,六百二十二卷。清丁丙(1832-1899)编。丁丙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江浙藏书家,所编丛书还有《武林往哲遗著》,其自著亦颇丰,有《善本书室藏书志》

  • 云左山房诗钞

    八卷。《诗余》一卷。清林则徐(1785-1850)撰。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官两广总督。曾与龚自珍、魏源等同倡经世之学。是鸦片战争时禁烟派代表人

  • 毛诗注疏校勘记校字补

    一卷。清茆泮林(?——1845在世)撰。泮林字雩水,室名梅瑞轩,江苏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潜心经史,专力著述,著作有《周礼注疏校勘记校字补》、《三礼纪义附录》、《吕氏春秋补校》等多种。此书为清王士

  • 二老堂诗话

    一卷。宋周必大(详见《玉堂杂记》)撰。是书为其论诗之语凡四十六条。原载《平园集》中,由后人抄出另行。周必大学问博洽,熟于掌故,所论多依据于考证,如王禹称不知贡举一条及刘禹锡淮阴行一条,陆游说苏轼诗一条

  • 百陵学山

    见《丘陵学山》。

  • 书经浅说

    三卷。朝鲜赵翼撰。赵翼字飞卿,号渚浦,平壤人,生于宣祖十二年己卯,卒于孝宗六年乙未,官至左相。著有文集十五卷。本书为奎章阁旧藏写本,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卷。今存为残本,上、下两卷,久已残缺,今仅存中

  • 书经考略

    一卷。清张眉大撰。张眉大字紫雨,湖南湘乡人,官至广东儋州知州。此书多引前人成说,偶尔也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条下间有其子张楙和张栩桐的按语。张眉大论及古文,则采阎若璩、惠栋之说,但他又认为,古文虽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