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一圣论
二卷。明吴应宾(生卒年不详)撰。吴应宾字客卿,一字尚之,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十四年(158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自目眚告归。居乡四十载,闭户著述,深于性命之旨。天启中以理学召,不赴,加左春坊。门人私谥宗一先生。著有《学易斋集》、《宗一圣论》等。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分性善篇、致知上篇、致知下篇、养气篇、孝慈篇,下卷分为知人篇、乐善篇、述志篇,共计八篇,而《江南通志》称此书分为十篇,大概其言有误。此书以阐发性命之学为主,持论多本禅宗。有明刊本。
二卷。明吴应宾(生卒年不详)撰。吴应宾字客卿,一字尚之,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十四年(158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自目眚告归。居乡四十载,闭户著述,深于性命之旨。天启中以理学召,不赴,加左春坊。门人私谥宗一先生。著有《学易斋集》、《宗一圣论》等。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分性善篇、致知上篇、致知下篇、养气篇、孝慈篇,下卷分为知人篇、乐善篇、述志篇,共计八篇,而《江南通志》称此书分为十篇,大概其言有误。此书以阐发性命之学为主,持论多本禅宗。有明刊本。
六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国子监祭酒陆宗楷等奉敕撰。陆宗楷,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国子监遗失书籍而降职。陆氏曾辑《太学志》进呈,该书所述沿革故实载
五十卷。明陈仁锡(1581-1636)编。陈仁锡,字明乡,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生平详见《系辞》(辞目)。此编共五十卷。系由《东坡七集》中分体选录而成。并以时文之法加以批点。至于志林之属,亦皆摘录之
六卷。清末武春芳撰。武春芳字运隆,河北乐亭人。此书是作者将四十年之读易随笔重新编篡,附于经传之后而成。在自序中作者申述了他的易学宗旨:“易之大义,在于阴阳,阴阳之符,见于君臣、父子、夫妇之三纲,而要其
一卷。《四库提要》云“不著撰人名氏,据书中称谓,盖其门人所编”。按《尹和靖集》附有《年谱》一卷,宋王时敏编,疑此即其作者。尹和靖即尹焞,字彦明,谥和靖,宋代理学家。本谱所记事迹甚为简略,亦不及《涪陵记
见《尚书砭蔡编》。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
四卷。清刘鹗撰。刘鹗(1857-1909),字铁云,又字公约,别署鸿都百炼生,室名抱残守缺斋。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早年在河南、山东参与督治黄河。光绪十九年(1893)以知府任用。后弃官经商,曾建议借
十七卷,明钟惺(1574-1624)撰。钟惺,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伯敬,号退谷。万历年间进士,授行人,迁工部主事,改南京礼部郎中,累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为人严冷,不接俗客,官南都时,租赁秦淮水阁
二十八卷。清程正揆(1604-1677)撰。程正揆,初名正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入清后更今名。孝感(今属湖北)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入清后,官任光禄寺丞、工部侍郎等。顺治十四年(1
一卷。汉京房(见《易飞候》条)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著录《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经典释文·叙录》著录《京房章句》十二卷,并引《七录》作十卷,《录》一卷。《隋书·经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