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高宗御书石经

宋高宗御书石经

(石刻本)宋高宗(赵构)御书,间或有宪圣皇后续书。经数为《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还有《经解》五篇。始刻于绍兴五年(1135),毕工於淳熙四年(1177)。据《玉海》,绍兴五年九月,赐汪应辰以下御书石刻《中庸》篇,廷试毕赐御书。从此开始,十三年,赐陈诚之《尚书·周官》;十八年六月,高宗又御书《儒行》篇,赐进士王佐等;二十一年五月,赐赵达等《大学》;二十四年赐张孝祥等《皋陶谟》;二十七年赐王十明等《学记》;三十年四月,赐梁克家等《经解》篇。十三年二月,内出御书《左氏春秋》,宣示馆职少监秦熺以下作诗以进;六月,内出御书《周易》;九月,高宗对辅臣说,学写字不如便写经书,这样不仅可以写字,还可以不忘经书。随即委托临安府张澂刊刻《尚书》,颁诸州学。十四年正月,出御书《尚书》;十月出御书《毛诗》;十六年五月,出御书《春秋左传》:皆就本省宣示馆职,作诗以进。高宗又书写了《论语》、《孟子》,皆刊立于太学。淳熙四年(1177)五月,赵磻老奏,阁将就绪。其石经,《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之外,尚有御书《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不在太学石经之数。今搜访旧本,重行摹勒,以补礼经之缺,从之。经石立临安太学府首善阁及大成殿后三礼堂的廊庑上。淳熙四年,置光尧石经之阁下。元至元年,西僧杨琏真加欲取石经为浮屠基,申屠致远力拒乃止,经石竟亦散落。后太学改为西湖书院,又改为仁和学,岁月久了就零落了。宣德元年置大成殿后及两庑,天顺四年,移至城隅贡院的仁和学。正德十三年,宋廷佐移至府学棂星门两边,并在上面盖了周廊。崇祯末年,周廊塌坏,又嵌入壁中。当时所刻石数,《玉海》以后诸书皆不记载,今残存的有八十六碑。而《杭州府志》引《武林石刻记》云,《春秋》三十二碑,《尚书》六碑,《周易》二碑,《诗经》十碑,《论语》七碑,《孟子》十一碑,《中庸》一碑。所载的《春秋》、《尚书》之数与今不同。又引宣德年杨一清记云,《周易》二碑,《尚书》七碑,《诗经》十碑,《春秋》四十八碑,《孟子》《论语》《中庸》十九碑。今《左传》亡佚了十六碑,《尚书》亡佚一碑。不过这些碑刻在宣德年间已有亡佚,反不如今天保存得多。今存八十六碑之外,不知究竟亡佚了多少。所可考者,《周易》每碑四列,每列五十六行,每行十七字。《尚书》每碑四层,每层四十二行,每行二十七字。《诗经》每碑四层,每层四十五行,每行二十六字。《春秋左传》每碑四列,每列四十五行,每行二十八字。《论语》每碑四列,每列二七行,每行二十六字。《孟子》每碑四列,每列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六字或十七字、十五字。《周易》、《诗经》、《尚书》、《春秋左传》、《礼记》是楷书书写,《论语》、《孟子》则是行书书写。

猜你喜欢

  • 保越录

    一卷。元徐勉之撰。本书记载元至正十九年(1359)明朝军队攻绍兴事。时徐勉之任杭州路海宁州儒学教授。绍兴从元末起被张士诚所控制。至是,朱元璋遣胡大海率军攻之。攻城三月不破,明军乃撤。本书记载胡大海兵受

  • 江花梦

    二卷。清龙燮(1700-?)撰。龙燮,字二为,又字理侯,号改庵,又号雷岸、石栖,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聪敏早慧,但久困科场。乾隆四年(1739),应博学鸿词科,以第四十八名取中,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校正

  • 槜李诗系

    四十二卷。清沈季友(1652-1698)辑。沈季友字客子,号南疑。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副贡生。父沈棻有才名,他因而得结交当世名士。早年以诗文及制艺为人称道,曾从毛奇龄学诗。

  • 赖古堂集

    二十四卷。《附录》一卷。清周亮工(1612-1672)撰。周亮工,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举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初任潍县知县,行取浙江道试

  • 乌衣香牒

    四卷。春驹小谱二卷。清陈邦彦撰。陈邦彦,字世南,号春晖,自号匏庐,海宁(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癸未(1703)年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精书法,工小楷。著作有《乌衣香牒》、《春驹小谱

  • 韵府钩沈

    五卷。清雷浚辑。雷浚(1814-1893)字深之,一字广文,号寓楼,又号甘溪,江苏吴县人。通小学,精校雠。尚著《说文外编》、《说文引经例辨》等。是编以通俗韵书失收之字甚多,因用《古经解钩沉》、《小学钩

  • 新本白石山房稿

    五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洪武初(1368)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后累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白石山房逸稿》。据《明史·艺文志

  • 唐会要

    一百卷,五代王溥撰。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五代后周至宋初“十年作相”,又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后汉乾珰元年(948),状元及第。隐帝即位后,为枢密使、同平章事郭威幕僚

  • 困辨录

    八卷。明聂豹(1487-1563)撰。聂豹字文蔚,号双江,永丰(今属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任华亭知县。嘉靖四年(1525),召为御史。因劾奏宦官和权臣,而有能谏之名。出为苏州知府,后

  • 河南集

    二十七卷。宋尹洙(1001-1047)撰。尹洙,北宋文学家。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圣进士,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曾参与西北边防事。其性情外刚内和,博学有识度。本集二十七卷与《宋史·艺文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