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集解

孝经集解

① 一卷。清蒋永修(生卒年不详)撰。永修字慎斋,号纪友,宜兴(今属江苏)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平越府知府,湖广提学副使。著有《慎斋遇集》。该书依照《孝经》之文诠释,以训童蒙。本与《小学》合刊,名曰《孝经小学集解大全》。《四库全书》认为将宋儒杂纂之本与“圣经”并为一编,不伦不类,于是分为两本书,各存其目。② 一卷。清张星徽(生卒年不详)撰。张星徽字北山,永城(今属湖南)人。事迹不详。该书以蔡衍鎤所定《孝经》经传为本,循文而解。自朱熹作《孝经刊误》,始删削字句,分别经传,定为经一章、传十四章。清蔡衍鎤又合为经一章、传十章,以合于朱熹更定《大学》的体例。实无必要,亦无根据。而该书依蔡本解释,亦无发明。③ 一卷。清桂文灿(?-1886)撰。桂文灿字星垣,又字子白,广东南海(今广州)人。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官湖北郧县知县。著述有《四书集注笺》四卷、《易大义补》一卷、《周礼通释》六卷、《论语皇疏考证》十卷、《论语集解》二卷、《孝经集证》四卷、《孝经集解》一卷、《孟子赵注考证》一卷等。是书首有自序,认为注孝经郑氏为郑小同;并据唐刘肃《大唐新语》,谓“序郑注者为康成裔孙,今但称郑氏以纪其实”。该书征引王肃、韦昭、魏真克、刘炫诸家之说,是非兼收,长短互见,并不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昭示平允。该书多援引他说以驳斥郑氏,所引大都为唐以前旧注,颇能择善而从。如开篇引《抱朴子》仁明篇“唐尧以钦明冠典,仲尼以明义首篇”,证孝经本有章名,为以往注家所不及。“始于事亲”三句,引刘炫驳郑氏之说,亦为言之成理,针砭得当。该书版本为咸丰四年(1854)刊本。

猜你喜欢

  • 桂坡集

    十五卷。明左赞(?-1489)撰。左赞,字时翊,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生年不详。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吏部主事,历浙江参政,官至广东布政使。著有《桂坡集》。是集。分为前集五卷,后集八卷,皆为

  • 五经辨讹

    五卷。清吕治平(生卒年不详)撰。号愚庵,海宁(今浙江海宁)人。顺治中岁贡生,官德清县教谕。此书考论五经疑义,皆就坊本有传写之讹及注释之讹者,一一辨驳其是非,至于经文之旨,并不见阐发,不过为科举作文之用

  • 黄竹山房诗钞

    七卷。清金玉冈(1711-1773)撰。金玉冈字西昆,号芥舟,又号黄竹道人。天津人。金玉冈慕陶宏景、林和靖之为人。博览群书,精通百家,工诗善画,自成一家。当道重其学,争聘不就。遍游名山邃谷。著有《黄竹

  • 读左札记

    一卷。刘师培撰。刘师培的曾祖父刘文淇曾掇拾贾逵、服虔、郑玄三家旧注,进行疏通证明,广征博引,上采刘歆、许慎等人的师说,近采顾炎武、惠栋、焦循、洪亮吉等人的遗编,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评断,成《左传旧注疏证》

  • 东瓯诗集

    七卷。《补遗》一卷续集八卷。明赵谏编。赵谏字士忠,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前,有成化间乐清蔡璞辑温州一郡之诗,自王十朋以下为七卷,又补遗一卷。赵谏以其去取为未善,乃因蔡本而增损之,温州知府赵淮序而

  • 蒲县新志

    八卷。清胡必蕃修,贺友范纂。胡必蕃字又宣,湖北孝感县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知县。葺学宫,修邑乘,革派,抚恤民困,招流移以实田畴,称为贤令。康熙十年胡必蕃为知县后,聘贺友范主纂邑县志。志书

  • 天全州志

    八卷首一卷,清陈松龄纂修。陈松龄,福建人,举人,曾任天全州知州。天全州旧无志,兹编为首创。《天全州志》咸丰八年(1858)刻本。共八卷,分为:卷,序、凡例、目录、诸图、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卷

  • 楚辞补注

    十七卷。宋洪兴祖(1090-1155)撰。洪兴祖,字庆善,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宋徽宗政和中登上舍第。南渡后,历任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职。后出知真州、饶州,兴学开荒,有政绩。因触犯秦桧而编管昭州卒。

  • 鲍参军集

    十卷。宋鲍照(约414-466)撰。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南朝宋杰出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出身寒微。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起兵失败,

  • 金粟斋遗集

    八卷。清蒯光典(1857-1910)撰。蒯光典,字理卿,一字季逑,又自号金粟道人,蒯德模之子。安徽合肥人。以进士入翰林,改官道负,督鹾淮南,擢京堂,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光典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博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