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集注

孝经集注

① 一卷。清陆遇霖编纂。陆遇霖,江苏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曾为归德郡丞。是书开头有陆遇霖自序及凡例,后有门人张伯行跋。首载孔子、曾子论孝及历代表章,大旨认为《孝经大全》、《孝经笺注》、《孝经易知》等书,或苦浩繁,或病俚俗,因就删取精粹,以成此书。该书多痛切之论,如对《庶人》章“内谨身节用”一句,向来注本皆作一般性讲述,不知“谨”字即“敬”字变文,但比“敬”字更加切实缜密。陆氏认为,“一身是父母遗体,父母爱子之身,比自己尤加护惜。显亲扬名者此身,辱身败名者亦此身,谨与不谨故也。”该书版本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刊本。②一卷。清潘任(详见《郑注孝经考证》)编辑。是书首有自序,称“经宜就唐之前本十八章为定,注宜以郑氏为定”。故是书以郑注为主,兼采陆德明《经典释文》、邢昺《孝经义疏》所载古义以及马国翰玉函山房所辑佚注。从魏文侯传开始收录,至唐代为止。宋元以下不录。经文下,首列郑注,圈外则列古注。古注不标明出处。严可均辑郑注于释文所载缺文处,一仍其旧,下注校语,潘任也照样援引,只对其不详尽处以及字不成句者,一概删去。所辑释文,引其义而不采用其音。该书文重简约,义取赅备。该书版本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经学提要

    十五卷。孔炘撰。孔炘字去非,号南城,江西人。此书十五卷共分五十四类,附以《孔孟年谱》。从来有关四书典制的类书,大都拾取陈言,聊供时文引用,而未能考证详明,条分缕析。只有周章成《五经类编》较称善本,但其

  • 疑礼问解

    四卷。附《疑礼问解续》一卷。朝鲜金长生(见《家礼辑览》)撰。此书为金长生平日与门人、朋友之间有关礼学的问答。参考前代礼书及诸家礼说,分门别类,对衣冠、居室、宗法及居家杂仪等都有所讨论,尤详于丧礼。书末

  • 文俪

    十四卷。明陈翼飞(约1625年前后在世)编。陈翼飞字元明,平河人。平河,其属待考。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宜兴县知县,后被弹劾。著有《慧阁诗》等。此书所录,自汉及唐皆以骈俪为主,略依《昭明文选

  • 蜀石经

    八册(庐江刘氏影印本)。刘体乾辑。体乾字健之,安徽庐江人。此书为刘氏辑其先后所得蜀石经拓本影印而成。只以册计,不分卷。第一、二、三册是石经《周礼》。第一册是卷九,存三十七页半。其存字自《秋官上·蜡氏》

  • 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

    沈孟(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述。《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一书的主要内容是,记南宋僧人道济(1148-1209)生平杂事琐语。道济,俗姓李,字心,名远。传说他是紫脚罗汉的后身,投胎于天台县一李氏之家,

  • 樵隐词

    一卷。宋毛撰。毛(生卒年均不详)字平仲,信安(今广东高要)人,曾经在宛陵、东阳二州任副职。为人傲世自高,与时多不和睦。工于小词,诗文也很著名。著有《樵隐集》十五卷,已亡佚。今存《樵隐词》一卷,存词共四

  • 孟子论文

    七卷。清牛运震(详见《论语随笔》)撰。运震著有《诗志》,以寻常论诗之法论三百篇。是书又以寻常论文之法论《孟子》。孟子生于战国,欲引当时的君道,势必因机而导之。如“太王好色,公刘好货”等语,骤读之好象与

  • 云窗丛刻

    十种,十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1866-1940)编。罗振玉字叔蕴,浙江上虞人。此丛书为罗振玉侨居日本时,汇辑所获唐人写本、魏齐石刻、宋元人集部著作、近人手稿,以及他自己和王国维二人的著作,仿古香斋袖

  • 曙海楼帖

    四卷。清王寿康刻刘墉之书。刘墉(1719~1804)为清代著名书家。字崇和,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工书,尤长于小楷,书风用墨厚重,貌丰骨劲。此帖于道光十五年(1835)刻成,兵燹后石损大

  • 四书鞭形

    二十卷。明刘凤翔撰。凤翔字嶰竹,署籍广川(今山东临淄县)。卷首有自序,又有周文德序。“鞭影”二字出自佛书,自序与周序,皆以禅为喻。其自为说,也往往杂以禅理。其书对经旨体会很深,融会群说,发抒己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