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清董闻京(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董闻京字丹鸣。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初年,官吉安府知府。本集皆其所作杂文。集前自序谓“明理以端其源,博学以广其识,尊经以正其归,养气以核
一种,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参见游天井峰记条)。道光二十二年(1842)九月,天高气爽,罗泽南偕谢春池、李察庵同往游龙山。时其寄宿洲上,离龙山百里地。龙山在县沿之西南,罗山峙其东,高逾四十里,与岳之祝融
七卷。不著撰人名氏与编撰年代。考其分韵,以一东二冬三江等标目,当为元韵而非宋韵。取宋洪适等所集汉隶,依次编纂,又以各碑字迹异同,缕列辨析。《四库提要》云:“考吾邱衍《学古编》,有‘合用文集品目一门,其
二卷。清翟灏编辑。翟灏,字晴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任金华教授。所著还有《四书考异》三十六卷、《尔雅补郭》二卷、《湖山便览》十二卷、《通俗编》三十八卷,皆刊行。民山志为残
六卷。明夏尚朴(1466-1538)撰。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广信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少师娄谅。正德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官至南京太仆少卿
四卷。元袁易(1262-1306)撰。易字通甫。长州(今属江苏)人。不求仕进。后于吴淞县区之间,筑堂为静春。聚书万卷,亲手校定。时而棹舟载笔床茶灶古器,游于江湖。赵孟頫赠其卧雪图,称易与龚、郭麟孙为吴
三十卷。东汉时王充(27-100年)所撰。王充出身于细族孤门,自幼好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曾一度受学于班彪,中年在县、郡皆任功曹小吏,入州为从事、治中诸官。晚年罢州
八卷。清代李绂(1673-1750)编。李绂见《陆象山年谱》条。此书针对明万历年间陈建撰写的《学部通辨》等书中的“尊朱绌陆”观点,摘取朱熹正、续、别三集所载的与友人答问、讲义、题词之类内容,排列编辑,
①十卷。明刘汝松等修,朱衣纂。朱衣,字子宜,汉阳人,明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文渊阁书目新志收有《汉阳府志》在永乐间修。宣德间知府王静曾修辑,其书不传。嘉靖二十五年(1546),
一卷。裴松之《晋纪》一卷。清汤球辑。刘谦之,南朝宋人,官太中大夫。著《晋纪》二十卷,今已佚。存汤球辑本一卷,入《广雅书局丛书》,另有《丛书集成初编》本。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