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义疏

孝经义疏

不分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原籍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漕运、湖广、两广以及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曾师从焦循、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等著名学者。著述颇丰,自著的有《揅经室集》五十八卷、《诗书古训》六卷、《曾子注释》四卷、《仪礼石经校勘记》四卷、《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二百四十三卷等十余种,主持编纂的有《经籍纂诂》一百零六卷、《十三经注疏》四百一十六卷、《皇清经解》一千四百卷等多种。是书题为义疏,并不依经文章解句释,实为札记体,其中多精义。如谓以经为书之名目,实自孝经开始,具体出自三才章“夫孝,天之经也”句。又谓孔子于诸侯卿大夫士,云“然后能保其社稷,然后能保其宗庙,然后能保其禄位”,于天子但云“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不言“然后能保其四海”,此孔子春秋尊王之义。凡此皆为微言大义所系。其他如释敬字、释患字以及发明顺训二字等,也颇见深研有得。只有断郑注为郑小同作,过于相信陆澄而否认刘肃,是其一蔽。该书版本为道光十六年(1836)日省吾斋刊本。

一卷。梁武帝(464-549)撰。清马国翰编辑。梁武帝即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南朝梁开国主。武帝博学能文,骑射、乐律、书法、围棋皆极精妙。即位后,大修文教,笃奉佛教,著述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武帝撰《孝经义疏》十八卷。新旧唐志记载相同,书唐以后已亡佚。邢昺正义偶有所引。该书开首释仲尼二字,谓“邱为聚,尼为和”,未免牵强。明人辑《梁武帝集》有《说明堂》一篇,虽非义疏之文,而明堂阐述之义,与《孝经》有关。马国翰从邢昺正义辑出,并录《说明堂》一篇。该书采掇虽不多,然实开唐明皇御注之先。是书存于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续文选

    三十二卷。明汤绍祖(生卒年不详)编。汤绍祖字公孟,浙江海盐人。系东瓯王汤和后裔。此编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采自唐及时诗文以续《昭明文选》之书。然所录止唐人、明人,无五代、宋、金、辽、元。明人只取

  • 涉斋集

    十八卷。宋许及之(?-1209)撰。许及之,字深甫,号涉园,温州永嘉(今浙江永嘉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知分宜县。迁宗正丞。乾道元年(1165)擢为拾遗。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后官至

  • 校邠庐逸笺

    四卷。清冯桂芬(1809-1874)撰。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江苏省)人。冯桂芬发奋读书,1840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1844年任广西乡试正考官,期间先后主讲上海“敬业书院”,苏州“紫阳

  • 西原遗书

    二卷。明薛蕙(1489-1541)撰。薛蕙,字君采,亳州(今安徽省亳县)人。正德九年(151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弘治甲戌,而实际应为正德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武宗南巡,薛蕙极力加以谏阻,武宗

  • 甘泉仙源录

    见《甘水仙源录》。

  • 道荣堂文集

    六卷。清陈鹏年(1663-1723)撰。生平见《陈恪勤集》条。本集为陈鹏年自编。诗文本非陈鹏年所长,加之集中亦皆应酬之作,与胸臆抱负无干,故而无何特色。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介绍。

  • 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 栖真志

    四卷。明夏树芳撰。树芳字茂卿,江阴(今属江苏)人。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生卒仕履均不详。“栖真”,即修真栖静的意思。该书是记载周秦以至元代相信释老之士的事迹的专著。但书中人物生活时代前后错舛者甚

  • 读易搜

    十二卷。明末清初缙云人郑赓唐撰。郑赓唐为明末天启七年(1627)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该书序中称“丁亥”,盖成于清顺治四年(1647)。该书经传体例全用注疏本,每卦之末附短论一篇,多是经生之常义,

  • 凤凰山圣果寺志

    一卷。清释超乾修辑。此志无目录,志首为序,舆图,内容为:山,即凤凰山;寺山旧迹,其目为峰、岩、石洞、坞、岭、松涧、井泉、池、潭、场、石像、衕;寺,即圣果寺;寺旧迹,其目为殿、堂、房、楼、阁、堂、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