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

孝经

① 一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条。该书用吴澄考定之本,而略为推衍其义。凡题姓名者,皆澄之原文。自己所加则称“轼案”。书前有自序、梁份序、殷元福序。该书不标目第,自称为“朱某学”。盖从汉儒传经不立名目之例,亦仿何休注《公羊传》称“何休学”。② 三本,管窥一卷。清吴隆元(生卒年不详)撰。吴隆元,详见《易宫》条。该书首为《孝经今古文考》,次为古文本,再次为今文本,复次为朱熹《孝经刊误》本。其大旨以古文为是,从朱氏刊误本用古文。③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孝经集灵节略》)订正。本书《孝经》本文与今本无异,只是“事君”章列第十六,“感应”章列第十七,依虞淳熙所更定章次,而与今文倒置。书首有诵经威仪,教人每日清晨盥栉盛服上香,向北礼拜毕,再面北默坐,闭目存想;又教人逆想在母胎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的情形,到此情志俱忘,只有绵绵一气,忽然自生欢喜。诵经威仪参合进了基督教徒的礼拜仪式与佛教修止观之法,已非儒家所固有。该书版本为陈氏所刻《宝颜堂秘籍》本。④ 不分卷。清黄奭(约1790-1860)编辑。黄奭字石原,原籍歙县,寄居甘泉(今属陕西)。一生以读书稽古为乐,专事辑佚古书,凡二百八十余种,辑有《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目录》等。是书共二十七条,系集诸书引孝经纬孝经说之文而成。书名作孝经而不附以纬字,似不甚当。书中荒诞无稽之文甚少,以训释之语为多。辑本中亦有注、疏相混,引语不明之处,当做修正。该书版本为汉学堂辑本。

猜你喜欢

  • 槐庐诗学

    不分卷。清龙继栋(1845-1900)撰。龙继栋,字松岑,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官至户部候补主事。《槐庐诗学》。收其诗文数百篇。诗以时为序。无非咏物、抒情、纪游之属,但均洒洒脱脱,有清丽之风。有光绪四年(

  • 大童寺志

    十卷。清闻性道释德介撰。《大童寺志》清刻本,共十卷。卷首为山图、寺图、凡例。正文分为十门。一曰山川考。二曰建置考。三曰先觉考。四曰盛典考。五曰云踪考。六曰法要考。七曰塔像考。八曰表贻考。九曰辖驱考(附

  • 汴园湿襟录

    一卷。明末白愚撰。白愚,字警凡,河南开封人,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李自成围攻开封时,白愚曾佐守城之参政张达宇募兵,冒矢石守城近六月,脱围北渡后,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将围中情事大略集成一帙,名《

  • 湫漻斋丛书

    十种,十二卷。清陈准编。陈准字绳夫,江西瑞安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所收均为金石目录学著作,共十种:清孙从添《上善堂书目》一卷、清丁麟年《日照丁氏藏器目》一卷、清刘喜海《长安获古编》一卷、清胡琨《泥封印古

  • 通鉴地理通释

    十四卷。南宋王应麟(1223-1296)撰。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今浙江宁波)人。淳祐进士。历任西安主簿、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郎、起居舍人、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尚书兼给事中等。博洽多闻,于

  • 真腊风土记

    一卷。元周达观撰。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成宗元贞元年(1295),达观随元使臣赴真腊(今柬埔寨),大德元年(1297)回国。此书即他依据在真腊的亲身见闻写成。前有总叙,记载他随同

  • 五岳卧游

    一卷。明闵景贤辑。此书原名《卧游清福编》,为余瞻白手纂。前有陈继儒序,称游山之难,非具灵根、胆智,捷如猿鸟者不能游,此语少见。此编为东岳泰山(节录宋代洪迈《泰山录》、明代李裕《登泰山记》、王世贞《游泰

  • 安次县志

    十二卷。民国刘钟英,马钟琤等纂修。刘钟英,河北大城县人。马钟琤,邑人。民国三年(1914)东安县改名为安次县,县议会推举刘钟英、马钟琤重修县志。刘、马俩人则取旧志“阙者补之,冗者删之,略者详之,谬者纠

  • 乐府广序

    三十卷。清朱嘉徵编。嘉徵字岷左,别号止溪圃人,海宁(今浙江杭州)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入清后官徽州推官。有《止溪诗文集》、《乐府广序》。本书为乐府诗总集,共三十卷。集中远取汉魏乐府及诗分为

  • 静香阁诗存

    一卷。清黎春熙(公元1869年前后在世)撰。黎春熙字文绮,广东顺德人,黎北棠之女,副贡龙泽鋆之妻。此书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被收入《螺树山房丛书》之中,有龙裕光所作跋语,曰:此稿仅得古近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