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孙溪朱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孙溪朱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三十八卷。清朱记荣编。朱记荣,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南北朝时,经学分成南学和北学。隋唐统一后,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加之南北经学的不同对科举取士多有不便,欲将异说纷纭的经义统一起来,便召见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撰订《五经正义》,颁行全国。这就是我国经学史上最早的经学总集。到了宋代,则有朱熹的《四书集注》,自此编定经学集子的风气便开始盛行。至清代,则有纳兰性德,搜集唐宋元明说经之书中罕见者,刊为《通志堂经解》一千八百余卷。后钱仪吉出示所藏之书,并搜录宋元以来诸家解经之书,补刊《通志堂经解》未收之书,名曰《经苑》。另有张金吾出其家中藏书,并广泛搜集群籍,今古并蓄,采宋元以来经说八十余种,手定《诒经堂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以补《通志堂经解》之缺。至嘉庆、道光间,阮元任湖广总督之时,在广州创立“学海堂书院”,网罗清代经学家的著述,汇刻《学海堂经解》、《皇清经解》等。自嘉道至光绪间,其间近百年,经学家辈出,著述丰富,若不将他们的著作搜集起来,进行刊刻,就有散佚的可能。同治年间,浙江的戴望、俞樾商定续刻《经解》目录,此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奏请刻印此书。但不久,曾国藩去世,此事便搁置下来。至光绪乙酉年(1885年),王先谦任江苏学政,设南菁书局,仿阮元《皇清经解》的体例。编刊《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朱记荣之书,在王先谦刊刻《皇清经解续编》之前,多收集清代以前没有刊刻的解经之书,以及近人的字学佚书。如宋赵德的《诗辨说》也刻入此书。另外还刻入了清代罕见之书,如冯登府的《十三经诂答问》就是用原稿刊刻的。可见此书的刊刻,保存了不少散佚在民间的经学书籍。它虽然不如《皇清经解续编》内容详备,但是在私人辑书中,也算是难能可贵,不可多得之书。目录:清李富孙辑、朱记荣校刊《李氏易解剩义》三卷,清宋咸熙辑《古易音训》二卷,清丁晏撰《尚书余论》一卷,宋赵德撰《诗辨说》一卷,清诸锦撰《飨礼补亡》一卷,清陈奂撰《公羊逸礼考征》一卷,清沈涛撰《论语孔注辨伪》二卷,清施彦士辑《读孟质疑》二卷,清任兆麟撰《孟子时事略》一卷,清庄述祖撰《弟子职集解》一卷,清惠栋撰《九经古义》十六卷,清冯登府撰《十三经诂答问》六卷,清陈倬撰《经笔记》一卷,有清光绪间江苏吴县朱氏家塾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埙篪音

    二卷。明虞淳熙、虞淳贞同撰。虞淳熙(约1598年前后在世),字长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吏部稽勋司郎中。著有《孝经集灵》。虞淳贞字僧儒,为淳熙之弟。生卒年

  • 蔡癸书

    一卷。汉蔡癸(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蔡癸,约为汉宣帝时人。刘向《别录》称蔡癸为邯郸人。其生平记载甚少,《汉书·食货志》载“五风中……而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

  • 易经图解

    一卷。清桑日升撰。作者为湖南零陵人,生卒年不及仕履均不详。据此书自序题顺治十五年(1658)季春,可知其乃清初之人。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为一卷。此书以为学易必先学图,图不学则易不传,因作图解。但其内

  • 百石堂藏帖

    十卷。清贾铉(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贾铉,字玉立,号可斋。该帖无刻石年月,也不标明卷数,但在各卷首或在题下、或在首行、或在第一帖之下,有“百石堂藏帖”的长方印。贾铉精于鉴藏,与清代著名画家周亮工、

  • 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

    一卷。清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光绪进士,官礼部侍郎。词风近于吴文英。辛亥革命后多怀恋清室之作。有《疆村语业》。对辑校词籍用力甚

  • 午风堂诗集

    六卷。清邹炳泰(1741-1820)撰。炳泰字仲文,号晓屏,江苏无锡人。乾隆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遇事持正,人不敢于以私。嘉庆间兼顺天府尹。林清变起,未能先事觉察,降中允。至仕归

  • 宜城县续志

    二卷。清李连骑、舒善庆修,姚德华纂。李连骑直隶威县(河北威县)人,拔贡。舒善庆,浙江奉化人,监生,两人先后官宜城知县。姚德华,字宝丞,本县人,光绪二年(1876)孝廉方正。县志于同治五年(1866)知

  • 玉壶清话

    见《玉壶野史》。

  • 寄畅园法帖

    六卷。清秦震钩辑。秦震均曾选摹《三希堂法帖》己著录。此帖于嘉庆四年(1799)勒成。此取其始祖宋代诗人秦观书及名人墨迹。从宋至清乾隆间书人之作。宋代有四家,为秦少游、吴云壑、范石湖、王逸老,后三家书皆

  • 翠薇花馆词

    二十九卷。卷首一卷。清戈载(约1786-?)撰。戈载字顺卿,又字宝士,号双红词客,清代词人,约为清嘉道间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工于填词,韵律精当。其室题名曰“校词读画斋”。著有《词林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