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外科精义

外科精义

二卷。元齐德之(生卒年不详)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嘉靖年间收于《东垣十书》中。上卷载有外科医论三十五篇,论述疮肿痈疽诊候,明辨脉形,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疮肿证候,以及外治法。下卷广泛收录诸家行之有效的汤、丸、散、膏、丹等一百四十五方。附有论炮制诸药和单方。齐氏此书中对疮疡的诊治和辨证论述精细,论述病因简明,理论联系实际。参考《难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及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名家之论,对后世外科发展影响颇大。齐氏鉴于当时某些习外科者,常单凭外症所见,不重视疮疡病的脉理变化以及治疗上偏于外治的倾向,故十分强调医理、诊脉在疡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便把二十六种脉象变化结合疡科所见作了详细的论述,构成了本书之特征。又先后阐述疡科症候,并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在治疗方面包括灸法、砭嫌法、贴熁法、溻洗法、针烙法、追蚀法、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临床应用。书中所论内容全面、系统,颇有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说:“德之此书,务审病所以然,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治,故于疡科之中,最为善本。”有明刻本,嘉靖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杨忠武公年谱

    一卷。清杨国佐、杨国桢(1782-1849)编。国佐事迹不详,国桢字海梁,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入赀为户部郎中,出任颖州知府,迁河南布政使、巡抚,调山西巡抚。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授闽浙总督

  • 荛圃先生年谱

    二卷。清江标(1860-1899)撰。江标字建霞,号萱圃,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进士,官至湖南提学使,以赞成变法维新,戊戍(1898年)后被罢官。标博学,工诗词,著有《红蕉词》

  • 道德经石刻

    二卷。旧题晋右将军王羲之书(不确)。古人研究《道德经》者,或立注释解载于竹帛、或书写经文刻于石上以传后世。收藏家以古者为珍品,有的还假造今作为古品。此篇就是有人从石碑上拓下来后,加盖铃宣、连珠印及双龙

  • 四书续考

    四卷。清陶起庠(详见《四书补义》)撰。是书首有起庠自序,书分四卷。卷一为至圣、四配、诸贤,卷二为帝王、帝臣、王佐、贤侯、天象、地图、逸民、良史,卷三为诸侯,卷四为诸臣、时人,虽也荟萃群书,而颇有抉择,

  • 书经大统凡例

    一卷。清廖平撰。此书取用札记体的形式,对《尚书》中的数十条疑义逐条进行辨析,是光绪丙午(1906年)在青神汉阳国粹精舍讲学时的讲稿。本书多附会经文,又引西方的一些学术名词,颇多怪异之论,但仍以今文经学

  • 六书分类

    十二卷。清傅世垚(生卒年不详)撰。世垚字宾石,归德(今河南商丘)人。此书分部完全依据梅膺祚《字汇》的体例,每字以小篆古文次于楷书之后。问题在于所列古文,不尽可靠,真伪莫辨,缺乏考证。《四库提要》据两江

  • 乐书正误

    一卷。宋楼钥撰。楼钥字大防,鄞(今浙江鄞县)人,隆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卒谥宣献。楼氏通经贯史,文辞精博。据自序,此书作于嘉泰二年(1202),系为校勘陈旸《乐书》而作。《乐书》二百卷,内容宏富,刊于

  • 四焉斋诗集

    六卷。附《梯仙阁余课》一卷,《拂珠楼偶抄》二卷。清曹一士(1678——1736)撰。曹一士字谔庭,号济寰,上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本编乃其诗集,《石仓世纂》之第四种。附载《梯

  • 田赋考辨

    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晚年授通州学正。李氏与其师颜元主张“经世致用”,世称“颜李学派”。李氏之《周礼传注》等书,《四库总

  • 平吴事略

    一卷。清南园啸客辑。南园啸客真实姓名及生卒年月事迹不详。《平吴事略》所述事起于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景山),太子、永王、定王就缚。又述李自成出走北京,清兵南下,苏州乡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