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者即此书也。毛晃,南宋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绍兴(1131-1162年)间进士。精字学,为海内所宗,学者称铁砚先生。另著《禹贡指南》,已佚,清人辑有四卷。毛居正,毛晃子。字谊父,一作义甫。曾举进士,嘉定十六年(1223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后因目疾罢归。通六经训诂之学,另著《六经正误》。毛氏父子因《礼部韵略》收字太狭,乃搜采典籍,按韵增附。又《礼部韵略》之例,凡字有别体别音者,皆在字外画圈,以为标志。晃沿用此例,于字之形音义舛漏之处,并为厘定。凡增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增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订正四百八十五字。居正续拾所遗,复增一千四百二字。各标志总数于每卷之末,而每字之下又皆分注,其曰“增入”、曰“今圈”、曰“今正”者,皆晃所加;曰“重增”者,则为居正所加;其辩论考证之语,则各署名以别之。是书在辩证训诂考正点划方面颇有贡献,享誉甚高,字书韵书多所征引,《洪武正韵》之注,据是书者尤多。又毛氏考证之语,往往对语音变化有所反映,如“微”韵后毛晃曰:“所谓一韵当析为二者,如‘麻’字韵自‘奢’以下,‘马’字韵自‘写’以下,‘禡’字韵自‘藉’以下,皆当别为一韵,但与之通可也。盖‘麻’‘马’‘禡’等字皆喉音,‘奢’‘写’‘藉’等字皆齿音,以中原雅音求之,夐然不同矣。”赵诚《中国古代韵书》说:“毛晃所指出的这一现象,在现在普通话也正是如此,‘麻’‘马’‘禡’等字读为a韵,‘奢’‘马’‘藉’等字读为e韵,可见麻韵之分为二,在宋代已经如此。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当时《礼部韵略》的分韵纯粹是遵照前代韵书,而不顾当时的实际语音。《增韵》的这种价值属于音韵学,至于有多大,尚待进一步研究。”四库著录者为宋宝佑四年(1256年)蜀中刊本,另有元刊本、明刊本,未见清人刊本。

猜你喜欢

  • 中朝故事

    二卷。南唐尉迟偓撰。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尉迟偓仕南唐,官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曾奉旨纂《中朝故事》二卷行于世。此书皆记唐宣、懿、昭、哀四朝故事旧闻,旧南唐主李昇自以为出太宗之后,故称唐为中朝

  • 参寥子集

    十二卷。宋道潜(生卒年不详)撰。道潜,俗姓何,原名坛潜,于潜(今浙江杭州)人。道潜居杭州智果寺,内外典籍遍读。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交情颇深。其性格偏执,憎凡夫俗子如仇,因此其诗语少含蓄,落落

  • 叶韵汇辑

    五十八卷。清梁诗正等撰。梁诗正字养仲,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十三年(1735年)以母忧归。高宗即位,召南书房行走。乾隆三年(1738年)补侍讲学士,累迁户部侍郎

  • 玩月轩诗草

    一卷。《爨余吟草》二卷,清屠镜心撰。屠镜心,生卒年不详,江苏宜兴人,库生任星咸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年间巾箱刊本,卷首题“阳羡屠镜心《扫花主人剩草》”字样。书前有其侄屠耀曾、张之缙所作的序言;还有戴

  • 无事编

    二卷。清项真(生卒年不详)撰。项真字不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诸生,入清时官至景陵知县。《无事编》是项真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拾取成文,漫无风旨,杂引古人故实,但都是引其原文,今古不辨,甚至以

  • 道德经编注附解

    见《道德经编注》。

  • 学易枝言

    四卷。明郝敬撰。所谓“枝言”乃心中有所疑之意。全书凡四卷,实其仅撰前两卷,后两卷附刻其友鲍士龙之《易说》。卷一共五篇,为易理、易数、阴阳、动静、五行等。卷二亦为五篇,即人身、易画、易卦、易象、易学等。

  • 图书编

    一百二十七卷。原名《论世编》,明章潢(1527-1608)撰。章潢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喜好经史,主讲白鹿书院,授顺天府学训导。著有《周易象义》、《春秋窃义》等。章潢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始,辑录历

  • 鹤征录

    八卷。鹤征后录十二卷。清李富孙(详见《春秋三传异文释》)等撰。该书记康熙十八年(1679年)与乾隆元年(1736年)两科召试博学鸿词事。前者荐举一百八十六人,其中五十六人中选;后者荐举二百六十七人,其

  • 宣和书谱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字。宋徽宗赵佶(1082——1135)敕撰。《宣和书谱》记录宋徽宗时内府所藏诸帖,与《宣和画谱》作于同时。《宣和书潜》首卷收录晋、唐、梁、周历代诸帝王十二人书,其中尤以唐太宗、唐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