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附《楚辞叶音》一卷。清姚培谦(1693-1780)撰。姚培谦,字平山,号鲈香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雍正中保举人材,不赴。好交游,名满江左。著有《楚辞节注》、《增集左传杜注》、《经史臆
各一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该书对《太极图说》、《通书》、《西铭》等书,只解其大义。因于原注下别加案语,发挥其说,故曰“拾遗”。《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八卷。清陈瑸(1656-1718)。陈瑸,海康(今广东省海康县)人,字文焕,号眉川,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浙闽总督。陈瑸为官清廉卓绝,康熙皇帝对他有“苦行老僧”之誉。陈瑸曾说“贪取一钱,即与百
四卷。清翟均廉撰。翟均廉(约1736-1805),字春沚,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舍人。该书所考,自汉至元诸家《易传》注之源流、得失,共114条,多取朱彝尊《经义考》之文而排比联贯。此
六卷。明主涣撰。涣字时霖,号毅斋,象山(今浙江省象山县)人,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官至御史,著有《墨池手录》三卷,生卒年不详。《两晋南北奇谈》摘录《晋书》以下八史中琐语杂事、汇编成书。现存明刻本
十三卷。宋刘安世撰。刘安世(1048-1125),北宋大名(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人。字器之,世称元城先生。熙宁进士。历任左谏议大夫、宝文阁侍制。刘安世为人忠孝正直,弹击权贵,尽言不讳且语辞激切,被称为
二卷。清王引之(详见《经义述闻》)撰。王引之是清代著名经学家,精通小学。他用小学说经,用小学校经,因声音以审文字,因文字以察训诂,往往见解独到。他认为训诂的关键在于声音而不在于文字,声音相近往往文义相
一卷。清丁显撰。是书收录古今论字母古韵之文,而为之辨析说明。所录既有《玉篇》、神珙、毛西河等人之说,亦收录古今中外华夷朝野儒释道各家字母、鄂罗斯托忒字体、日本东文、《海国图志》字母等,并辨论诸家古韵分
四十三卷首一卷,清周克堃纂修。周克堃,字幼安,邑人,同治优贡,初为县令,累擢至道员。其关心桑梓文献,所适以稿自随,而志成于归田之后。于金石古迹,尤逐处经心。此篇原名《广安新志》,为周幼安私家著述,其费
十五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又号空山,滋阳(今属山东兖州县)人。雍正年间进士,官至平番知县。固原兵复时,牛运震入城中,号令众人缚首乱之人,兵变得以平息。上官因此忌恨他的才识,劾免其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