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圣学心法

圣学心法

明朱棣(1360-1424)撰。朱棣,明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庙号成祖。棣为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建文元年(1399)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夺取帝位。在位期间,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屡次出兵打击蒙古贵族势力。派郑和出使南洋等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又编纂《永乐大典》,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所贡献。《圣学心法》一书,前有永乐七年(1409)御制序,谓“以君道、父道、臣道、子道揭其纲,其下分而为目,有统言者焉,有专言者焉”。首三卷及第四卷前半,皆言君道,自统言以外,分为二十五子目;第四卷后半卷,则以父道、子道、臣道附之。父道、子道有纲无目,臣道首为统言,后分四子目。书中所采,皆经史子集之文,每条后各有附注。该书为朱棣自编,非由词臣拟进。《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曰:“按成祖称兵篡位,悖乱纲常,虽幸而成事,传国子孙,而高煦、宸濠、置鐇之类,接踵称戈,咸思犯上,实身教有以致之,而乃依附圣贤,侈谈名教,欲附于逆取顺守。自序委曲繁重,至五千余言,抑亦言之不怍矣。至于杀戮诸忠,蔓延十族,淫刑酷暴,桀纣之所不为者,夷然为之,可谓无复人理,而其序乃曰‘秦隋之君,用法惨酷,倚苛暴之吏,执深刻之文,法外加法,刑外施刑,曾何有忠厚恻怛之意?死人之血,漂流于市,受刑之徒,比肩而立,此仁人君子所以痛伤也’云云,天下万世岂受此欺乎?”《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猜你喜欢

  • 书集传辑录纂注

    见《尚书辑录纂注》。

  • 春秋条辨

    不分卷。清梁鸿翥撰。鸿翥字志南,德州(今山东德州)人,乾隆年间岁贡生,著有《周易观运》、《尚书辨义》、《仪礼提纲》、《周官辨义》、《四书阐注》等。《春秋条辨》是作者对《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

  • 书经绎

    二卷。明邓元锡撰。邓元锡字汝极,号潜谷,南城(今属江西省)人。邓氏居家著述三十多年,有著作多种。《书经绎》二卷,不录经文,只依照各篇演绎大义,总的来说本书比较肤浅。不过其中也稍有可取者,如在解说“稽古

  • 含少论略

    一卷。明葛中选(生平事迹见《泰律篇》条)撰。葛氏善于乐律,尝有《泰律篇》行世。自称其童年即受声学,冥思苦想,终于得悟。此书系审声之作,书中谓声音有体、有要、有机、有用。声者,气所为也;形者,气所结也。

  • 毛诗申郑义

    一卷。三国魏王基撰,清黄奭辑。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今属山东)人。官中书侍郎,征南将军都督荆州军事。受业于郑玄。时东海经学家王肃曾遍著群经,唯不喜郑玄学,改易郑玄旧说,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和郑玄

  • 石经汇函九种

    四十卷。清徐宗道编。徐宗道,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石经,谓石刻之经书。将儒家经典刊刻于石,始于东汉末年,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因经书辗转传抄多有错漏,便奏请皇上校定《春秋》、《公羊传》、《论语

  • 释服

    三卷。清宋绵初撰。绵初字守端,号瓞园,江苏高邮县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贡生,历官五河、清河训导。深于经术,长于《诗》说。尚著《韩诗内传征》、《形声指误一隅编》。是编释服冠及其制度之古称殊详,宋

  • 经济宏词

    十二卷。此书无序无跋,书前有凡例。题曰:汪学信四如父编次。卷首又题新安太易父汪以时选辑。不详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书共分十二门,全都是明人之文。可备场屋答策之用。其凡例也自称取便制举业。

  • 涞水集

    二卷。明文洪(约1461前后在世)撰。文洪,字功大,号希素,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涞水县教谕,并以名其此集。文洪为文徵明之祖父,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长洲

  • 周易折中

    二十二卷,清李光地等奉敕撰修。此书成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明永乐间胡广等奉敕修《周易传义大全》,大抵以宋董楷《周易传义附录》、元胡一桂《周易本义附录纂注》、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董真卿《周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