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国朝闺秀诗柳絮集

国朝闺秀诗柳絮集

五十卷。《补遗》一卷,《续编》、《又续编》一卷。清黄秩模编辑。黄秩模,生卒年不详,字正伯,江西宜黄人,从序言中可知此书当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咸丰三年(1853)有蕉阴小榥刊本。书前有郑志昀、黄传骥、采云山人所作序言及作者自序。有张步渠、余瑚、黄秩浚、余元登、黄廷弼、陶杰题辞。所收作者按姓氏,依韵编次,共收女作家一千九百三十八人,《补遗》五人,《续编》五人。黄传骥序曰:山川灵淑之气,无所不钟,厚者为孝子忠臣,秀者为文人才女,其郁而不宣者,结为奇珍异宝,余而不尽者,散为芳草奇花。夫忠臣孝子,史不绝书,争光日月。即文人亦得以尺简寸牍,荣当时,传后世,心慰而气稍舒矣。唯闺阁之才,传者虽不少,而埋没如珍异,朽腐同草木者,正不知其几许焉也。此曷故欤?盖女子不以才见,且所遇多殊。或不能专心图籍,镇日推敲,此闺秀专集之所以难成也。成帙矣,而刻之未便,传之无人,日久飘零,置为废纸己耳。家人及子若孙,且不知,遑论异地哉?遑论异地之能尽采哉?此闺秀合集所尤难成与难传也。吾族叔立生通守,勤学好问,显微阐幽,尤其愿也。有得辄裒集而类纪之,故《逊敏堂丛书》之成,不假经营,掇拾付匠而已。独《柳絮集》迟之又久者,意在博采无遗。兹所集几二千家,重加删订,少者一二篇,多不过数十首。道蕴柳絮,传诵至今,何事多为。所惜吾宜诗媛夥矣,而已往者散逸难求,现在者秘藏不出。即吾叔母万宜人积年所作,唯小姑饶节孝得见而知之,时与赓和。仍戒以我等酒食是议,以诗名非福也。女声之有母风,酷爱吟咏,禁之不可,夫然后万宜人乃以能诗著。叔选《柳絮集》,初未登载,诵其所作,皆温厚和平,无乘正始。极促之,乃收入。又若神网应氏者,富于篇什,吐属亦工,为予初室吴孺人中表女兄。二人幼同学,长同居,互以诗词相磨砺。闻应尤博洽古书。吴初适予,恒诵其联吟得意语,索稿阅之,题曰《淡花诗草》。并出应与己唱和之函,如白传邮筒者数十。流览一过,觉应诗秀而润,吴诗软而腴。归予甫三年,以热症乘方而逝。应先数年适奉新曹氏,亦故宦家,旋有黄鹄之赋。家景萧条,冰霜励节,想笔砚久焚矣。万宜人能诗非福之言,益信。方叔之集诗也,予拟检应诗付之,竟不知何时羽化。前十余年尚记多篇,今唯忆七律结云:“怜卿允系才华妙,翻讶相如属女身。”盖和吴室《夏日寄怀》“静对金萱娱夏日,十分消瘦苦吟身”语也。昨恰于敝簏中拣得数纸,盖庚辰春吴裁四纸书斑竹摺扇寄应。应次和之函,并弁其词云:寸心千里,目穷星汉之迢遥;一日三秋,肠断光阴之递嬗。前言难践,后会何时。回思对镜同妆,分笺刻烛,集竞夸乎香茗,才肯让乎左芬。角胜争奇,抚今追昔。杀南山之青简,写意无穷;引东海之洪波,流情不已。愁如云而尝聚,泪若水以难乾。况夫戛玉新词,写尽春闺离绪;赠琼雅意,传于夏莲齐纨等语。前后洋洋洒洒,尚遗数百余言,苦觅终不可得,惜哉!因忆吴病前和应作有云:多病只应侍王母;瑶池无事尽敲诗。竟成谶语,此都非厌卷,能忆者仅是耳。因知山川灵淑,无所不钟,而闺阁篇章,得传甚妙也。志之以为集中诸诗媛幸。咸丰纪元嘉平上浣,族侄传骥叙于仙石之南垣西塾。此书收集了清代闺秀诗人千百余家,是在众多闺秀中精选而成的,可说是清代收集闺秀才女及作品于一家而继《撷芳集》之后又一部集大成者。并且作者对每位入选作家及作品均有所论述。对保存清代女作家及其作品,对研究女作家生平及其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猜你喜欢

  • 苏沈内翰良方

    见《苏沈良方》。

  • 周易卢氏注

    一卷。卢氏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卢氏不详何人,《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著录有《卢氏周易注》,作十卷,亦不详著者何人。马国翰从李鼎祚《周易集解》辑得十九条,从孔颖达《周易正义》中辑得一条成

  • 春秋公羊传笺

    十一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王闿运是清末著名学者、今文经学家,著作很多,有《周易说》、《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诗经补笺》、《礼经笺》、《周官笺》、《礼记笺》、《春秋例表》、《春秋公羊

  • 夷门广牍

    一百二十六卷。明周履靖(生卒年不详)撰。周履靖,字逸之,号梅颠道人,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周履靖生性嗜书,爱好金石,专力于古文辞的研究。他志趣博雅,曾自筑篱笆墙,将河流引入其内,杂植许多梅花、竹子,

  • 宜宾县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刘元熙修,李世芳纂。刘元熙,曾任宜宾县知县。李世芳,恩贡生。《宜宾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全书五十四卷首一卷。其书无目录,共为多少卷难以稽考,今仅存三十八卷。卷首叙州知州张

  • 叶韵汇辑

    五十八卷。清梁诗正等撰。梁诗正字养仲,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十三年(1735年)以母忧归。高宗即位,召南书房行走。乾隆三年(1738年)补侍讲学士,累迁户部侍郎

  • 读升庵集

    二十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编。此书收集杨慎诸书,分类编次。其中凡采录诗文三卷,节录十七卷,共二十卷。其去取毫无义例,况且李贽为狂纵之禅徒,杨慎则为博洽之文士,两人道自不相同,也未必为之编辑。

  • 高子遗书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高攀龙,字存之,一字云从,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没后,由他继主讲习,故世称“高、顾”。著

  • 广瘟疫论

    四卷。清戴天章(生卒年不详)撰。戴天章字麟郊,晚号北山,人称北山先生。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少攻举子业,博览群书。后转攻医学,医术尤精。救人甚众,且不受酬谢,名声颇著。对瘟病诊治很有心得。著有《咳论注

  •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难经校订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四卷,《难经校订》一卷。清姚凯元(生卒年不详)撰。姚凯元字子湘,号雪子,归安(今属四川省)人。曾官光禄寺署正。其先祖为礼部尚书。此书今仅存卷三至卷六,称为残本。姚氏此书援引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