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经解汇函二十三种

古经解汇函二十三种

一百二十六卷。清钟谦钧编。钟谦钧,生卒年不详,字云卿,湖南巴陵(今岳阳市)人。官至两广盐运使。汇刻宋、元以前经学家说经之书,始于康熙年间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笃志于经学、史籍,与徐乾学搜集宋元以后诸儒说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一千八百余卷。嘉庆、道光年间,浙江嘉兴经学家钱仪吉任教于大梁书院时,因旧籍流传在大梁很少,便出所藏经籍,补刊《通志堂经解》未刊之书,得四十一种,名为《经苑》。此书搜罗宋元以来诸家解经之书汇集而成,而辑刊汉魏已佚之书者则有马国翰、黄奭、洪颐煊诸家。《古经解汇函二十三种》为钟谦钧官两广时所刻。此书似仿黄奭《汉学丛书》的体例,在前人基础上,继续汇刻经解之书,其中《周易》十二种,《尚书》一种,《诗》二种,《春秋》五种,《论语》二种。同治十二年(1873)刻成,版藏于广州粤秀山菊坡精舍。书中自序云:“恭阅《四库全书总目》,自《十三经注疏》上,凡经部著录唐以前之书,尽刻之。唯提要定伪作者不刻,通志堂已刻者不刻,近儒有注释刻入《皇清经解》者不刻。所刻诸书,昔人刊本不一,今择善本,校而刻之。”然入选之书欠精、刻工也太粗糙。目录:宋王应麟集、清惠栋增补补遗、清孙堂辑《郑氏周易注》三卷,吴陆绩撰、明姚士粦辑、孙堂补《陆氏周易述》一卷,唐李鼎祚辑《周易集解》十七卷,唐史徵撰《周易口诀义》六卷,《易纬八种》,《乾凿度》二卷,《坤凿度》二卷,《稽览图》二卷、《辨终备通卦验》二卷,《乾元序制记是类谋坤灵图尚》,汉伏胜撰、陈寿祺辑校《书大传》三卷,陈寿祺撰《前州序录》一卷附《辨讹》一卷,汉韩婴撰《韩诗外传》十卷,吴陆玑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汉董仲舒撰、清凌曙注《春秋繁露》十七卷,晋杜预《春秋释例》十五卷,唐陆淳纂《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三卷,《春秋集传辩疑》十卷,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论语集解义疏》十卷,韩愈、李翱同注《论语笔解》二卷,魏郑小同撰《郑志》三卷、附补遗。有清同治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金壶七墨

    十八卷。晚清黄钧宰撰。黄钧宰字天河,一字宰平,江苏淮阴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同治年间在世。《金壶七墨》为笔记小说,分“金壶浪墨”八卷、“金壶遁墨”四卷、“金壶逸墨”二卷、“金壶戏墨”一卷、“金壶醉墨”

  • 尚书绎闻

    一卷。清史致准撰。本书卷首有史致准“自识”,言其服官于滇,苦无书籍,箧中尚存王鸣盛《尚书后案》一部,闲暇时就取读寻绎旧闻,间有新得,辄笔识于上方,辑录为一卷,即此《尚书绎闻》一书。书中有不少确论,比如

  • 壁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寇用平修,卢有徽纂。寇用平,字扩圆,滇南人,太学生,同治三年(1864)任壁山县知县。卢有徽,邑人,举人,曾以孝廉出宰怀安,通于治理。《壁山县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为十卷首

  • 小渔遗稿

    十二卷。明唐汝楫(约1565年前后在世)撰。唐汝楫,字思济,浙江兰溪人。史部尚书龙之子,龙号渔石,故汝楫自号小渔。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谕德。事迹复见《明史》龙传。据史称,龙与

  • 割圆八线缀术

    四卷。清徐有壬(详见《测圆密率》)、左潜(?-1874)撰。左潜是左宗棠的从子,与黄宗宪、曾纪鸿同师于丁取忠。徐有壬写完《测圆密率》后,又著《割圆八线缀术》专事切割线与弧背弦矢互求之术,为《测圆密率》

  • 群书备数

    十二卷。明张九韶(见《群书拾唾》撰。查阅其内容,与《群书拾唾》一字不异。约为书肆重刊,有意更其名。

  • 夏小正校正

    二卷。清孙星衍(详见《尚书今古文注疏》辞条)撰。书首有自序,略言:“夏时古书,存者惟《尚书·禹贡》、《甘誓》及《山海经》,(今晋梅赜所造《五子之歌》《允征》,后刘炫所造《连山》,皆不足征)。孔子欲行夏

  • 物异考

    一卷。明方凤(详见《方改亭奏草》条)撰。此书共一卷,分水异、火异、眚异、木异、金石异、人异、虫异七条,专记历代灾异之事。然历代实事,见于正史、杂史者不可胜记,而方凤只于每条举二、三事,真所谓挂一漏万也

  • 蛰园丛书

    五种,七卷。清吴丙湘编。吴丙湘,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无总题,仅有“蛰园校刻”四个字,一般称为《蛰园丛书》,收清代学者著作五种:孙兰《大地山河图说》一卷、《柳庭舆地隅说》三卷、汪

  • 画继

    十卷。宋邓椿(生卒年不详)撰。邓椿,字公寿,四川双流(今属四川)人。邓椿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曾官中知枢密院事,家藏书画宏富。邓椿耳目濡染而精于赏鉴,编缀是书。因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起自轩辕止于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