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

一卷,又称《古今画品》。南朝齐之谢赫(?-532)撰。姚最《续画品录》称谢赫工画人物,“不俟对看”,只需“一览”,便归室操笔,却能“目想毫发,皆无遗失”,在当时很被推崇和仿效。谢赫有《安期先生图》、《晋明帝步辇图》流传于世。《古画品录》首先指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功用;其次具体而细致地阐述了绘画“六法”的详细内容,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也是谢氏品画的基本准则,且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誉之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一直为历代画家、批评家、鉴赏家所遵循。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古画品录》在此原则指导下,对自三国之吴至南朝之齐期间二十七位画家有详尽品评。谢氏在《古画品录》中分二十七位画家为六品,论其优劣。其中第一品共五人,推陆探微为首,曹不兴、卫协等紧随其后;第二品有三人,顾骏之、陆绥、袁茜不分上下;第三品共九人,其中包括顾恺之;第四品亦五人,第五品三人,第六品二人。《古画品录》因断代短暂,年代较近,而缺乏历史性的宏观审视,故品评之优劣难以服众,以至后代画评大家多有微词。如南朝陈之姚最就认为谢氏所评多失其实,尤其是将陆探微列为第一品,而将蜚声画坛的顾恺之列入第三品,屡被后人议起。但是,谢赫品评绘画的“六法”之说却因其精深的艺术概括性而一直被后人所共重,独呈异彩,故《古画品录》在绘画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古画品录》有明刊本、《津逮秘书》本、王世贞《画苑》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本、《美术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扬州北湖小志

    六卷。清焦循撰。焦循(1763-1820),字里堂,一字理堂,晚号理堂老人。江苏甘泉(今江都)人。嘉庆年间举人。幼承家学,中举后,即绝意仕进,专力治学,建“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博闻强记,识力精卓,

  • 极没要紧

    一卷。宋刘敞(详见《春秋权衡》)撰。此书旧本题“公是先生撰”。公是先生是刘敞别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称此书为刘敞弟子所记。然此说来源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所载,是晁公武之语,说明晁公武时还有传本,

  • 谷山笔尘

    见《笔尘》。

  • 望溪集

    八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方苞论文推崇韩柳,力求雅洁,所作《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周官集注》等篇,颇著名。其古文杂著,生平不自收拾,稿多散失。此集为告归后门人弟子始为搜集成编,大抵

  • 经厂书目

    一卷。明内府刊。经厂,即内府刻经厂,以宦官主其事。书籍刊版,皆贮存于此。所列书目一百一十四部,详记其册数、页数、纸幅多少,等等。有汪如藻家藏本,“四库全书”著为“存目”。

  • 辅世编

    六卷。明唐鹤征(1538-1619)撰。唐鹤征字凝庵,又字元卿,武进(今属江苏)人。学者。隆庆进士,历官太常卿,后疾归。《明史》本传称其“以博学闻”,讲学东林书院。有《周易象义》、《宪世编》、《南游》

  • 图书衍

    五卷。明乔中和撰。乔中和详《说易》条。此书是四书讲义,之所以名为《图书衍》,是因为书中以五行八卦配合四书所言,如以《大学》中“明德”为“火”,以“新民”为“水”,以“至善”为“土”等等,牵强附会,不足

  • 雪浪集

    二卷。明释洪恩撰。释洪恩,字三怀,江苏上元(今江宁)人。生卒年不详。居长干寺。尝说法雲浪山中,故以名集。上卷为诗,下卷为偈语、杂著。朱彝尊《明诗综》载其诗二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末离世法之僧,不

  • 积石文稿

    十八卷。《诗存》四卷。《南池唱和诗存》一卷。《鲙余编》一卷。清张履(1792-1851)撰。张履,字渊甫,初名生洲,江苏震泽(今吴县)人。嘉庆举人,以教习注知县投牒,改教谕。其人自少志圣贤之学,尤精三

  • 慧山记续编

    三卷。清邵涵初撰。邵涵初,字吟泉,江苏无锡人,为邵宝八世族孙。明邵宝曾撰《慧山记》。此篇则续之,并与之合刻、为之加注。《慧山记续编》同治七年(1868)刻本。共三卷。卷首列清圣祖高宗宸翰。正文分为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