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南宋谢维新(生卒年不详)、虞载(生卒年不详)撰。谢维新字去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学生,自署曰胶庠进士。虞载字子厚,与谢维新同里。本书成于宝祐丁己。书前有谢维新自序。后有莆田守黄叔度的跋。跋称:维新应友刘德亨之托而编此书。总目之后又有跋云:昨刻古今备要四集,盛行于世,但门目未备,再刻外集。未署姓名,可能即刘德亨所题,叙外集成书过程。本书前集以天地万物等自然现象为主,分天文、地理、岁时、气候等四十门,下又分四百九十一子目;后集以典制职官为主,分君道、臣道三公、三少等四十八门,下又列四百一十六子目;续集以姓氏称谓为主,分姓氏、民族、名称、名字、称呼、忌讳六门,下又分五百七十子目;别集以廓邑建筑为主,分都邑、城守、桥道、关津、乡井、宫室六门,下又分四百一十子目;外集分十六门,下分四百三十子目;全书共三百六十六卷,一百一十六门,二千三百一十七子目。每类首为总论:每作源流,或作沿革,或作考索、或作备要、或作发挥、或作备考。次为事类,序抄经史百家。后为诗集,辑录诗文韵语。引书皆兼及宋代,并注明出处。所引最为详悉。唯郡县、山川、名胜等,因祝穆的《方舆胜览》记述详备,本书不再记载。《四库全书总目》称:“虽不及《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诸书皆根柢古籍,元元本本。而所采究皆宋以前书,多今日所未见。宋代遗事佚诗,如苏轼咏雪诗,以富贵势力分四首,为本集所不录者,亦往往见于此书。”所以,清厉鹗作《宋诗纪事》多采用了此书的内容。另外,宋代的官制也最为冗杂,而《宋史》也不过仅存其名称,甚至当时的诗文中所称,也不知为何官。唯此书“后集”所记,条列分明,可供考证。此书宋本今已不传。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锡山华氏会通馆活字板印本、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衢夏相摹宋刊本、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锡山秦烁补刻三衢夏相本、《四库全书》本、1971年台北新兴书局影印摹宋本,四册。

猜你喜欢

  • 狂夫之言

    三卷。续狂夫之言 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书名《狂夫之言》,取自汉晁错传中之语。此书内容为杂论古今得失,才辨颇为纵横,但见解往往失之偏颇。如他说佛家能养鳏寡孤独;又说颜子端居不动是在

  • 会真记

    见《四山群仙会真记》。

  • 乾州厅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蒋琦溥原本、林书勋续修,张先达纂。林书勋,字麟阁,粤东人,曾任乾州厅同知。张先达,字行可,贡生候选教谕。《乾州厅志》清同治十一年(1872)修,光绪三年(1877)续修刻本,共十六卷

  • 增定史韵

    四卷。附读史小论。一卷,清仲宏道撰。仲宏道,字开一,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此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仲宏道因赵南星的《史韵》前记载年号,著文浮廓,注释寥寥,故删其繁冗,补其缺略,上续以伏羲

  • 季沧苇藏书目

    一卷。清季振宜撰。季振宜,生于1630年,卒年不详,字诜兮,号沧苇,江苏泰兴人。自幼敏学,顺治四年(1647)进士,授兰溪令,历刑户两曹,擢御史。家道殷富,致力藏书,得毛氏“汲古阁”、钱氏“述古堂”者

  • 说文解字注匡谬

    八卷。清徐承庆(生卒年不详)撰。承庆字梦祥,一字谢山,元和(今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官至山西汾州府知府。是书专匡段氏之谬,归纳为十五种:(1)“便辞巧说,破坏形体”;(2)“臆决

  • 五经绎

    十五卷。明邓元锡(详见《三礼编绎》)撰。包括《易》、《书》、《诗》、《三礼》、《春秋》。元锡先有《三礼编绎》二十卷别行。所以此编只摘录其中自得之语,删去经文及注。《书》、《诗》、《春秋》也不载经文,只

  • 吾庐笔谈

    八卷。清代李佐贤(生卒年不详)撰。李佐贤著有《石泉书屋藏器目》等书。此书内容除了经史摘录评引、诗话之外,主要记载了一些联语、神怪之事。其中三、四两卷,专门评话诗词,主要是宋以后诗词,如明七子、清初六家

  • 诸真玄奥集成

    九卷。明朱载(生平事迹均不详)编。宋元之间以倡仙佛同源而著名者,有石泰、薛氏、陈楠、葛长庚等。究其源,皆出于张伯端、萧廷之、赵友钦。其所言皆《悟真篇》之旨。朱载编此书,也提倡仙佛同源之说。此书又作《诸

  • 禹贡九州今地考

    二卷。清曾廉撰。本书考《禹贡》水道以今地名证古州各为篇,先举其源流、变迁,后分列今地,条理很清晰。对于各种异说多折衷之,有的断以己意,大都颇有根据。比如《冀州篇》,释“梁山”不采取胡渭的龙门之说,而采